第878节
推荐阅读:暴雪停止以后、习焉不察(1v1 H)、【西幻】魔法红玫瑰、喵喵(1v1)、驯服(出轨 np)、入高门 (民国NPH)、魔君与魔后的婚后生活、临时夫妻(nph)、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
一份加急文书驰入京师,刘长阁收到后,连忙送至后湖,将文书交给正在钓鱼的朱允炆。
朱允炆看着安静的湖水,示意刘长阁念。
刘长阁打开文书,展开看了几眼,顿时底气十足:“臣沐晟于昆明伏拜,接朝廷旨意在前,不敢怠慢,于八月二十日,设计擒余十舍,并逮捕马帮一百九十六人,查获马匹五百余,银五十万两,钱钞八十万两。另寻得一枚古今死字牌,已转托安全局庞焕暂管……”
朱允炆眉头微抬。
沐晟办事效率值得肯定,他并没有丝毫拖沓。
马帮的财富倒是让朱允炆有些惊讶,要知沈家已经没了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中,余十舍还能积累起百万余财富,可谓是惊人。当然,这与沈万三的亲传、茶马古道的利润存在直接关系,也与沐氏家族的扶持有关。
按照刘铭等人的交代,余十舍是古今势力背后最大的财团,现在余十舍落网,马帮被一举铲除,财富也被收入朝廷手中,阴兵将失去最主要的财力支持。
刘长阁念完之后,发现文书后面还有一封信,展开看了看,不由地暗吸一口冷气,连忙递给朱允炆:“丛佩儿的信。”
朱允炆皱眉,这个家伙还真大胆,竟然敢在加急文书里面夹带私货,看来,沐晟写文书的时候,丛佩儿、庞焕也在场。
丛佩儿在信中写满了抱怨之词,什么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什么三月昆明浩荡春,芙蓉新殿压池滨,什么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都是骗人的,大骗子一个!
昆明好个鬼啊,出城三十里,全都是荒山野岭,一条路走下去,都瘆得慌。还欣赏美景,美个头,夏秋的蚊子,能把人吃没了!
朱允炆似乎看到了丛佩儿握着拳头抱怨,庞焕在一旁拉扯安抚的情景,不由地大笑起来:“这怎么能怪朕,都是古人说的……”
鱼终于上钩了,朱允炆带着一条鱼返回后宫。
龙江船厂收到旨意,优先改造两艘蒸汽机宝船,以承担起交趾粮食北运的任务。与此同时,朱允炆下旨,扩建淮安仓、徐州仓、北平仓三座粮库,新建北直隶通州、辽东宁远两座大型粮仓。
十月中旬,渤泥国使臣抵京。
朱允炆亲自接见,欣然册封艾哈迈德为渤泥国王,并接受了黄森屏想要出使大明的请求,着令南部水师,以蒸汽机船接运,以减少其疲累。
十一月初,东海水师运载一批火器与弹药进入辽东湾,辽东都指挥史杨文亲自带人接收,并在松花江中部集结兵马磨刀霍霍,操练军阵。
当月,有女真部落臣服三十有二,海西女真部落臣服超过七成。
杨文-强制对分散的女真部落进行了迁移,集中在平原地带,引导其转向农耕,并努力淡化不同部落之间的差异,让其趋向于大明一家。
然还有近三成海西女真部落没有臣服,但出于对大明的畏惧,开始向北迁移,并与野人女真结成了同盟,准备对抗大明。
杨文并没有匆促行动,而是按部就班,遵照三步走的时间表,稳固阵地,调配兵力,并加大招抚力度,安排使臣说明厉害关系,摆明选项。
虽说招抚工作应该持续到建文九年二月,但实际上,持续到十一月中下旬就基本结束了。
一场大雪封了路,想要招抚都难。
虽是天寒地冻,但东北的战备并没有停下来,武器、火器、军心、棉衣、粮食等全部到位,只等开春冰雪融化时,便拉开彻底控制东北的序幕。
建文八年十二月,在大朝觐的万岁声中,在评选十优州府、百强县的宣读声中,在各藩属国使臣恭贺元旦,祈愿大明来年风调雨顺,在后宫内侍、宫女的伏拜,在马恩慧、淑妃等人的温柔注视下,在朱文奎、朱文垣的“父皇”声中,迎来了尾声。
整个建文八年,即没有大规模对外用兵,也没有额外增加新的大型土木工程,这对于帝王而言,并不精彩,但对于大明百姓,对于大明百业,却是休养生息的好年头。
建文九年。
朱允炆在国庆日发表了“人才为本,工业初兴”的演讲,第一次完整提出了“工业”的理念,将五年科技计划提升为五年科技战略,将经世致用、发明创新、推动工业作为关键词,拉起了大明初级工业的汽笛声。
可当这一声汽笛声刚刚响起,一个惊人的消息就传入进士。
广西浔州、柳州土司起事,盘踞庆元、宜山、河池、马平、来宾、迁江等县,对抗朝廷。
接到奏报的朱允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大过年的,你们都不让好好休息,好好的日子不想过了是吧?
铁铉看着战报咬牙切齿,就差掀桌子骂人了。
好不容易自己休息一次,答应了老婆孩子一起过元宵节的,现在好了,又被召到兵部来了。
徐辉祖听说了之后,连门都没出。
广西土司造反,那不是造反,那是造作,不,是作孽,作死。
徐辉祖不知道这两地的土司是不是白痴到家了,现在大明卫所的军官都愁着没军功可以赚,你们倒先一步送上门来了?
在家轮休的解缙听闻了,翻身就去睡觉了,多大点事,不值得去内阁值班,杨士奇一个人就足够了。
广西土司闹事,在朝廷看来就是个玩笑。
事实也是如此。
朱允炆接受了杨士奇、杨荣、铁铉等人的建议,命令在广西的张辅率领桂林三卫一万兵,兵进柳州府。命湖广宁远卫朱广、方政,联合梧州府卫所扑浔州。
广西土司作乱,事不大,却吸引了朱允炆的目光,也坚定了朱允炆改土归流的决心。
羁縻之策,在西南诸省可以用,但必须听命于朝廷。如果抗拒不从,旨意无法传达,那就不是什么羁縻州,而是割据了。
割据大明?
那只能是找死。
既然改土归流不能一口气推下去,那就先拿柳州、浔州开始吧。
朱允炆决定不破不立,哪里不老实,改哪里的土司,设置进去流官,步步蚕食……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第一届鳌山灯会
虽说广西两地土司造反影响了不少官员的休沐,好好的假期也被征用了去。但大明这个巨人,绝不会因为脚底下多了一颗石子而止步不前。
建文八年六月时,宣传司主事兼国子监司业胡濙上书,希望朝廷能在建文九年元宵节时举办大型灯会,与民同庆,展国之昌盛,收民心,增荣耀,养大明子民自豪、团结、一家之共识。
此上书得到国子监、礼部的支持,却在户部那里得到了反对。
理由很简单,朝廷举办大型灯会需要很多钱,这笔钱可不是几千两、几万两能办得下来的,少说也是十万两起步。
户部不愿意出这笔钱,认为华而不实,毫无意义,还容易制造歌舞升平的假象。
但最终,朱允炆批准了胡濙的奏疏。
在朱允炆看来,大明百姓的日子实在是有些枯燥,平日里娱乐活动就那么几样,看戏听书,斗物逛秦淮河,士人等还能吟诵下风花雪月,还创造不出几个有唐宋风采的大作。
忙碌一年又一年,元宵节热闹了几次,但总不够大气、不够气派,也不够吸引人。
胡濙有一点是说对了的,办一个灯会,确实有助于凝聚大明子民的共识,这个共识,就是天下一家,团结和平,生为大明子民应该自豪的共识。
后世的春晚节目,其意义还真不是几场歌舞,几个笑话,几个段子,笑呵笑呵了事,而是旨在打造一种文化符号,通过这种符号,连接无数人,形成一个团圆、团结的大集体,它凭借着文化符号,打造了普遍的文化共识、认识共识,这才是最宝贵的价值所在。
建文朝迎来第九个年头了,是时候考虑凝聚民心、提升民族自豪感了。眼下朝廷并不缺钱,后宫也不缺钱,不需要动用国库,后宫就完全承担了。
灯会筹备期超过半年,动用宫廷匠人与民间匠人五百余,终于准备妥当。就在众人翘首以盼的时候,广西土司闹了事,许多人都猜测朝廷会不会取消灯,毕竟“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京师犹歌舞”这种事不太好看。
朱允炆并没有取消,反而是大张旗鼓,将京师大型灯会的消息早早挂在了建文报上,苏杭等地的商人、大户听闻之后,纷纷启程前往京师,参与第一次朝廷举办的大型灯会。
元宵赏灯,据说始于汉代祭祀太乙。
《史记》记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乙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
也就是在正月的第一个辛日祭拜太乙,人们在祭拜之时,以“举明灯”来纪念太乙(商汤)当年自焚祭天为人们祈雨的行为,后来这种习俗演变成了元宵节赏灯。
最初的元宵节,大致是一群人举着火把在田间游走,其意义就是以火来祈雨驱虫,祈求五谷丰登。元宵节的火,来源于太乙焚身祈雨之火,故此也有以避灾祈福、天官赐福的深意。
后来,元宵赏灯变得丰富多彩,也才有了“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绝美描述。
朱允炆并没有将灯会地点选在午门,而是选在了莫愁湖。
转眼间到了元宵节这一日,莫愁湖附近早已是人山人海,商人闻讯更是提早购置了户部专门划出的摊位,摆上了琳琅满目的商品。
沿莫愁湖十里,人来人往,擦肩接踵。
无论是京师百姓,匠人,还是商贾、学子,亦或是富家子弟,官宦之家,勋贵之后,都不愿错过这场开国以来的首次大型灯会盛典。
谦谦君子,窈窕淑女,宝马香车,软语浅笑。
这家女子看中了某位公子,也敢在这一日上前问一句“少年郎,可有婚配否”的惊世之言,那位公子钟情于婀娜女子,也能上前行礼,极有礼貌地说:“可否愿与小生共赏花灯?”
老人们小心走着,脸上满是笑意,东看看,西瞧瞧,然后拍着孙子的后脑袋说:“你生在了好年景啊,爷爷六十年不曾见如此繁华。”
孙子哪里管什么六十年,只想要六十文宝钞,买点好吃的。
商人在大力促销,挂起的招子上更是写着惹人的字眼,像是猜灯谜销售,“猜中则免,不中则七成”,还出现了捆绑销售,男人买一套成衣送一套胭脂妆奁,女人买一套成衣送一套笔墨纸砚,虽说价高了不少,但总比两套分开买便宜多了。
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至申末,天色渐黑,湖畔周围并没有灯火,只有一轮明月。
莫愁湖,胜棋楼。
皇室子孙、勋爵、内阁辅臣、五府都督、六部九卿、都察院、翰林院等官员,已是登楼而待。后宫太后、皇后、宾妃、长公主、公主与命妇,则穿着诰服登上了胜棋楼西侧的郁金堂。低品的官员没有资格上楼,只能站在莫愁湖边的小台子上。
酉时一刻,内侍尖声喊道:“皇上驾到!”
朱允炆身着绯红色常服,在内侍簇拥与安全局护卫下,踩着矫健的步伐登上了胜棋楼,众人连忙行礼。
一声平身后,众人落座。
朱允炆见莫愁湖畔早已准备妥当,天已黑起,便对内侍点了点头。
内侍会意,走至栏杆前,气沉丹田,调动所有的力气朝外喊了一声:“开灯……”
声音传开,沿着湖水荡漾四周。
时间似在这一瞬停了下来,转眼之间,鼓声大作,随后便是一阵密集的鞭炮声,原本只有月光清照的莫愁湖畔,顿时喷射出无数火树银花,璀璨夺目。
朱允炆起身走至栏杆处,看向莫愁湖,湖中扎起的高台上,有一座气势磅礴的鳌山灯,山灯之上,更是点缀着无数繁星,随风微动,浑似星河运转。
而在莫愁湖东西两侧,灯火渐次升起,目光看到哪里,哪里就升起灯火,如同花火的浪,不断涌向前,曲折逶迤中,走向南岸,形成了一条环形的灯街。
远观开灯,极是壮观。
“父皇,父皇……”
朱文奎指着灯街,很想融入其中。
朱允炆欣然点头,带众人下了胜棋楼,与马恩慧等人一起涌入灯街。
“朕听闻为了这场花灯,耗费了十几万钱钞,这钱都花在了何处?”
朱允炆看向御用监的王钺。
王钺连忙解释:“皇上,这些灯看远看区别不大,但近看却是不同。这里有杭州皮绢灯。滇南料丝灯、闽中珠灯等十余种,灯的花样更是繁杂,看,这座灯是老子花样,这座则是钟馗追鬼,那座是刘海戏蟾,还有禽虫设计,更有奇巧的花灯……”
杨士奇看着饶有兴趣的夏元吉,低声问:“朝廷要办灯会,你肉疼。缘何此时如此悠哉?”
夏元吉瞥了一眼杨士奇:“没花户部的钱,我自是高兴。”
杨士奇环顾周围的美景,转而说:“去年夏粮、秋粮丰收,各地粮仓多满,想来户部里面的钱钞也满了吧。今年是否能多支取一些给社学,总要夯实基础,才能谈文教,启发民智,明白是非,便于管控。”
夏元吉皱眉:“文教几年来,哪一年支出少了?今年再增加,明年再增加,用不了五年,就要超出官吏俸禄支出了。”
“超过就超过,有什么不妥吗?”
朱允炆看着安静的湖水,示意刘长阁念。
刘长阁打开文书,展开看了几眼,顿时底气十足:“臣沐晟于昆明伏拜,接朝廷旨意在前,不敢怠慢,于八月二十日,设计擒余十舍,并逮捕马帮一百九十六人,查获马匹五百余,银五十万两,钱钞八十万两。另寻得一枚古今死字牌,已转托安全局庞焕暂管……”
朱允炆眉头微抬。
沐晟办事效率值得肯定,他并没有丝毫拖沓。
马帮的财富倒是让朱允炆有些惊讶,要知沈家已经没了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中,余十舍还能积累起百万余财富,可谓是惊人。当然,这与沈万三的亲传、茶马古道的利润存在直接关系,也与沐氏家族的扶持有关。
按照刘铭等人的交代,余十舍是古今势力背后最大的财团,现在余十舍落网,马帮被一举铲除,财富也被收入朝廷手中,阴兵将失去最主要的财力支持。
刘长阁念完之后,发现文书后面还有一封信,展开看了看,不由地暗吸一口冷气,连忙递给朱允炆:“丛佩儿的信。”
朱允炆皱眉,这个家伙还真大胆,竟然敢在加急文书里面夹带私货,看来,沐晟写文书的时候,丛佩儿、庞焕也在场。
丛佩儿在信中写满了抱怨之词,什么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什么三月昆明浩荡春,芙蓉新殿压池滨,什么万朵莲花开海市,一天星斗下人间,都是骗人的,大骗子一个!
昆明好个鬼啊,出城三十里,全都是荒山野岭,一条路走下去,都瘆得慌。还欣赏美景,美个头,夏秋的蚊子,能把人吃没了!
朱允炆似乎看到了丛佩儿握着拳头抱怨,庞焕在一旁拉扯安抚的情景,不由地大笑起来:“这怎么能怪朕,都是古人说的……”
鱼终于上钩了,朱允炆带着一条鱼返回后宫。
龙江船厂收到旨意,优先改造两艘蒸汽机宝船,以承担起交趾粮食北运的任务。与此同时,朱允炆下旨,扩建淮安仓、徐州仓、北平仓三座粮库,新建北直隶通州、辽东宁远两座大型粮仓。
十月中旬,渤泥国使臣抵京。
朱允炆亲自接见,欣然册封艾哈迈德为渤泥国王,并接受了黄森屏想要出使大明的请求,着令南部水师,以蒸汽机船接运,以减少其疲累。
十一月初,东海水师运载一批火器与弹药进入辽东湾,辽东都指挥史杨文亲自带人接收,并在松花江中部集结兵马磨刀霍霍,操练军阵。
当月,有女真部落臣服三十有二,海西女真部落臣服超过七成。
杨文-强制对分散的女真部落进行了迁移,集中在平原地带,引导其转向农耕,并努力淡化不同部落之间的差异,让其趋向于大明一家。
然还有近三成海西女真部落没有臣服,但出于对大明的畏惧,开始向北迁移,并与野人女真结成了同盟,准备对抗大明。
杨文并没有匆促行动,而是按部就班,遵照三步走的时间表,稳固阵地,调配兵力,并加大招抚力度,安排使臣说明厉害关系,摆明选项。
虽说招抚工作应该持续到建文九年二月,但实际上,持续到十一月中下旬就基本结束了。
一场大雪封了路,想要招抚都难。
虽是天寒地冻,但东北的战备并没有停下来,武器、火器、军心、棉衣、粮食等全部到位,只等开春冰雪融化时,便拉开彻底控制东北的序幕。
建文八年十二月,在大朝觐的万岁声中,在评选十优州府、百强县的宣读声中,在各藩属国使臣恭贺元旦,祈愿大明来年风调雨顺,在后宫内侍、宫女的伏拜,在马恩慧、淑妃等人的温柔注视下,在朱文奎、朱文垣的“父皇”声中,迎来了尾声。
整个建文八年,即没有大规模对外用兵,也没有额外增加新的大型土木工程,这对于帝王而言,并不精彩,但对于大明百姓,对于大明百业,却是休养生息的好年头。
建文九年。
朱允炆在国庆日发表了“人才为本,工业初兴”的演讲,第一次完整提出了“工业”的理念,将五年科技计划提升为五年科技战略,将经世致用、发明创新、推动工业作为关键词,拉起了大明初级工业的汽笛声。
可当这一声汽笛声刚刚响起,一个惊人的消息就传入进士。
广西浔州、柳州土司起事,盘踞庆元、宜山、河池、马平、来宾、迁江等县,对抗朝廷。
接到奏报的朱允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大过年的,你们都不让好好休息,好好的日子不想过了是吧?
铁铉看着战报咬牙切齿,就差掀桌子骂人了。
好不容易自己休息一次,答应了老婆孩子一起过元宵节的,现在好了,又被召到兵部来了。
徐辉祖听说了之后,连门都没出。
广西土司造反,那不是造反,那是造作,不,是作孽,作死。
徐辉祖不知道这两地的土司是不是白痴到家了,现在大明卫所的军官都愁着没军功可以赚,你们倒先一步送上门来了?
在家轮休的解缙听闻了,翻身就去睡觉了,多大点事,不值得去内阁值班,杨士奇一个人就足够了。
广西土司闹事,在朝廷看来就是个玩笑。
事实也是如此。
朱允炆接受了杨士奇、杨荣、铁铉等人的建议,命令在广西的张辅率领桂林三卫一万兵,兵进柳州府。命湖广宁远卫朱广、方政,联合梧州府卫所扑浔州。
广西土司作乱,事不大,却吸引了朱允炆的目光,也坚定了朱允炆改土归流的决心。
羁縻之策,在西南诸省可以用,但必须听命于朝廷。如果抗拒不从,旨意无法传达,那就不是什么羁縻州,而是割据了。
割据大明?
那只能是找死。
既然改土归流不能一口气推下去,那就先拿柳州、浔州开始吧。
朱允炆决定不破不立,哪里不老实,改哪里的土司,设置进去流官,步步蚕食……
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第一届鳌山灯会
虽说广西两地土司造反影响了不少官员的休沐,好好的假期也被征用了去。但大明这个巨人,绝不会因为脚底下多了一颗石子而止步不前。
建文八年六月时,宣传司主事兼国子监司业胡濙上书,希望朝廷能在建文九年元宵节时举办大型灯会,与民同庆,展国之昌盛,收民心,增荣耀,养大明子民自豪、团结、一家之共识。
此上书得到国子监、礼部的支持,却在户部那里得到了反对。
理由很简单,朝廷举办大型灯会需要很多钱,这笔钱可不是几千两、几万两能办得下来的,少说也是十万两起步。
户部不愿意出这笔钱,认为华而不实,毫无意义,还容易制造歌舞升平的假象。
但最终,朱允炆批准了胡濙的奏疏。
在朱允炆看来,大明百姓的日子实在是有些枯燥,平日里娱乐活动就那么几样,看戏听书,斗物逛秦淮河,士人等还能吟诵下风花雪月,还创造不出几个有唐宋风采的大作。
忙碌一年又一年,元宵节热闹了几次,但总不够大气、不够气派,也不够吸引人。
胡濙有一点是说对了的,办一个灯会,确实有助于凝聚大明子民的共识,这个共识,就是天下一家,团结和平,生为大明子民应该自豪的共识。
后世的春晚节目,其意义还真不是几场歌舞,几个笑话,几个段子,笑呵笑呵了事,而是旨在打造一种文化符号,通过这种符号,连接无数人,形成一个团圆、团结的大集体,它凭借着文化符号,打造了普遍的文化共识、认识共识,这才是最宝贵的价值所在。
建文朝迎来第九个年头了,是时候考虑凝聚民心、提升民族自豪感了。眼下朝廷并不缺钱,后宫也不缺钱,不需要动用国库,后宫就完全承担了。
灯会筹备期超过半年,动用宫廷匠人与民间匠人五百余,终于准备妥当。就在众人翘首以盼的时候,广西土司闹了事,许多人都猜测朝廷会不会取消灯,毕竟“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京师犹歌舞”这种事不太好看。
朱允炆并没有取消,反而是大张旗鼓,将京师大型灯会的消息早早挂在了建文报上,苏杭等地的商人、大户听闻之后,纷纷启程前往京师,参与第一次朝廷举办的大型灯会。
元宵赏灯,据说始于汉代祭祀太乙。
《史记》记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乙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
也就是在正月的第一个辛日祭拜太乙,人们在祭拜之时,以“举明灯”来纪念太乙(商汤)当年自焚祭天为人们祈雨的行为,后来这种习俗演变成了元宵节赏灯。
最初的元宵节,大致是一群人举着火把在田间游走,其意义就是以火来祈雨驱虫,祈求五谷丰登。元宵节的火,来源于太乙焚身祈雨之火,故此也有以避灾祈福、天官赐福的深意。
后来,元宵赏灯变得丰富多彩,也才有了“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绝美描述。
朱允炆并没有将灯会地点选在午门,而是选在了莫愁湖。
转眼间到了元宵节这一日,莫愁湖附近早已是人山人海,商人闻讯更是提早购置了户部专门划出的摊位,摆上了琳琅满目的商品。
沿莫愁湖十里,人来人往,擦肩接踵。
无论是京师百姓,匠人,还是商贾、学子,亦或是富家子弟,官宦之家,勋贵之后,都不愿错过这场开国以来的首次大型灯会盛典。
谦谦君子,窈窕淑女,宝马香车,软语浅笑。
这家女子看中了某位公子,也敢在这一日上前问一句“少年郎,可有婚配否”的惊世之言,那位公子钟情于婀娜女子,也能上前行礼,极有礼貌地说:“可否愿与小生共赏花灯?”
老人们小心走着,脸上满是笑意,东看看,西瞧瞧,然后拍着孙子的后脑袋说:“你生在了好年景啊,爷爷六十年不曾见如此繁华。”
孙子哪里管什么六十年,只想要六十文宝钞,买点好吃的。
商人在大力促销,挂起的招子上更是写着惹人的字眼,像是猜灯谜销售,“猜中则免,不中则七成”,还出现了捆绑销售,男人买一套成衣送一套胭脂妆奁,女人买一套成衣送一套笔墨纸砚,虽说价高了不少,但总比两套分开买便宜多了。
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至申末,天色渐黑,湖畔周围并没有灯火,只有一轮明月。
莫愁湖,胜棋楼。
皇室子孙、勋爵、内阁辅臣、五府都督、六部九卿、都察院、翰林院等官员,已是登楼而待。后宫太后、皇后、宾妃、长公主、公主与命妇,则穿着诰服登上了胜棋楼西侧的郁金堂。低品的官员没有资格上楼,只能站在莫愁湖边的小台子上。
酉时一刻,内侍尖声喊道:“皇上驾到!”
朱允炆身着绯红色常服,在内侍簇拥与安全局护卫下,踩着矫健的步伐登上了胜棋楼,众人连忙行礼。
一声平身后,众人落座。
朱允炆见莫愁湖畔早已准备妥当,天已黑起,便对内侍点了点头。
内侍会意,走至栏杆前,气沉丹田,调动所有的力气朝外喊了一声:“开灯……”
声音传开,沿着湖水荡漾四周。
时间似在这一瞬停了下来,转眼之间,鼓声大作,随后便是一阵密集的鞭炮声,原本只有月光清照的莫愁湖畔,顿时喷射出无数火树银花,璀璨夺目。
朱允炆起身走至栏杆处,看向莫愁湖,湖中扎起的高台上,有一座气势磅礴的鳌山灯,山灯之上,更是点缀着无数繁星,随风微动,浑似星河运转。
而在莫愁湖东西两侧,灯火渐次升起,目光看到哪里,哪里就升起灯火,如同花火的浪,不断涌向前,曲折逶迤中,走向南岸,形成了一条环形的灯街。
远观开灯,极是壮观。
“父皇,父皇……”
朱文奎指着灯街,很想融入其中。
朱允炆欣然点头,带众人下了胜棋楼,与马恩慧等人一起涌入灯街。
“朕听闻为了这场花灯,耗费了十几万钱钞,这钱都花在了何处?”
朱允炆看向御用监的王钺。
王钺连忙解释:“皇上,这些灯看远看区别不大,但近看却是不同。这里有杭州皮绢灯。滇南料丝灯、闽中珠灯等十余种,灯的花样更是繁杂,看,这座灯是老子花样,这座则是钟馗追鬼,那座是刘海戏蟾,还有禽虫设计,更有奇巧的花灯……”
杨士奇看着饶有兴趣的夏元吉,低声问:“朝廷要办灯会,你肉疼。缘何此时如此悠哉?”
夏元吉瞥了一眼杨士奇:“没花户部的钱,我自是高兴。”
杨士奇环顾周围的美景,转而说:“去年夏粮、秋粮丰收,各地粮仓多满,想来户部里面的钱钞也满了吧。今年是否能多支取一些给社学,总要夯实基础,才能谈文教,启发民智,明白是非,便于管控。”
夏元吉皱眉:“文教几年来,哪一年支出少了?今年再增加,明年再增加,用不了五年,就要超出官吏俸禄支出了。”
“超过就超过,有什么不妥吗?”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83358/2119587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