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节
推荐阅读:暴雪停止以后、习焉不察(1v1 H)、【西幻】魔法红玫瑰、喵喵(1v1)、驯服(出轨 np)、入高门 (民国NPH)、魔君与魔后的婚后生活、临时夫妻(nph)、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小说大纲里的女主觉醒后(NPH)、
新的粮食作物,新的种子,新的丰收,即将在大明出现。
当农作物丰收达到一定程度时,商业将会迎来更大发展,最重要的是,百姓与民间抗天灾的能力将空前加强,饿殍满地的时代虽未必绝灭,但一定可以大大减少,人口也将迎来增长高峰。
郑和水师归,拉开的将是大明新时代!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撕心裂肺的缠足
朱允炆原本想自山东北上,至北平视察新都营造,但郑和回归的消息改变了计划,只好安排返京事宜。
但唐赛儿毕竟刚认亲,直接让他们一家人分开实在不近人情,所以就一起搬家吧。唐继本夫妇没有反对,也反对不了,家里的那点地租给街坊,跟着唐赛儿一起出发前往京师。
汤不平看着上了船的唐赛儿一家人,很有些担忧,无论如何说,唐赛儿毕竟都是白莲教的小佛母,从小就被灌输了一套弥勒救世思想,这要带入宫里,岂不是要闯出大祸?
对于这点问题,朱允炆很是简单地处理了,决定将唐赛儿交给安全二局抚养,需要入宫听讲的时候,由丛佩儿、楚芸等人送入宫。霍邻、庞焕就作唐赛儿的老师吧,必须重塑唐赛儿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观念不改,这个家伙就是个祸害。
都说本性难移,可也要看年龄段。
被弥勒弥勒念叨多年,唐赛儿并没有成为弥勒之下的忠诚信徒与愚昧傻子,她有自己的灵性,自己的想法和简单的判断标准。
返京!
朱允炆知道郑和水师最快也得一个半月的时间抵达京师,只是担心太子朱文奎做不好应对事宜,冷落了这些归家的英雄,便没有耽搁,一路南下,直至抵达扬州府邵伯镇的时候,京师里的消息不断传入,这才上岸休息。
太子虽然只有十三岁,却已经有了基本的处理政务的能力。
说来也奇怪,后世孩子早熟,多说的是身体发育,古代孩子早熟,往往说的是心智。比如历史上的嘉靖道长,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大战群臣了。
朱允炆对朱文奎命令礼部设新礼仪的事很是满意,特意写了一封文书嘉奖,并通报礼部,再一次提出要办超规格礼仪,同时要求礼仪符合水师将士,即要隆重、盛大,又不得拖沓、繁琐、漫长。若不做要求,礼部很可能把迎接礼仪直接弄成三四个时辰,大家伙都在风里等着吧……
接近京师,郑和船队的消息也开始多起来。虽然还没有郑和的文书递送京师,但南洋水师、南海水师接应人员已经送来了消息。
黄淮没有看到文书,不知道郑和水师的状况,但看着朱允炆沉重的心情也能猜测得出,郑和水师的损失恐怕很大。
朱允炆并没有说什么,而是选择在邵伯镇暂留两日。
邵伯镇,因运河而生。
大马头,是京杭大运河中重要的码头之一,甚至还有着运河第一渡、水上城坊的美名。
运河兴旺,邵伯繁荣。
朱允炆看着船来船往,熙熙攘攘的码头,无数人为了生活与日子在奋尽全力的打拼。有活干,有饭吃,有衣服穿,有书读,对于古代王朝而言,已经算得上是好日子了。
一行人没有走入繁华,而是寻着外围,深入至乡野之间走访。
朱允炆正在与一位七十余岁的王姓耆老说话,就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女童哭喊着跑了过来,身后还有一个上了五六十岁的老妇人追喊着。
王耆老顿时笑了起来,说:“这孙丫头又想跑,可惜啊,跑不掉喽,这次孙老妪是铁了心了,今儿一大早就买了两只大公鸡,每只都有八斤重啊。”
朱允炆皱着眉头,看着女童摔倒,被追上来的妇人一把提起来,还骂骂咧咧地打了女童一顿,看了一眼王耆老与朱允炆等人,话也不说,扭头就回。
“这是怎么回事?”
朱允炆询问。
王耆老摸着白胡须,笑着说:“裹小脚,嫁秀才,白面馒头就肉菜;裹大脚,嫁瞎子,糟糠饽饽就辣子(此处辣子指的是茱萸,而非辣椒)。孙丫头五岁了,也该裹脚了,再晚下去,三寸金莲是别想喽。”
“裹脚?!”朱允炆脸色一变,站了起来,看向老妪与女童的背影说:“走,去看看!”
裹脚!
这是恶俗,是折磨无数女子的病态之举!
裹脚,缠足起源于什么时期并不好说,有人说是南唐李后主时期,没错,就是那个吟唱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李煜。
传闻李后主宫嫔窅娘纤丽善舞,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做新月状,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是人皆效之以弓纤为妙。
不论这种说法准不准,至少在五代时期出现了缠足。宋代初期,缠足尚少,而在宋徽宗时期,缠足人数开始增加,“花靴弓履”开始出现,但这些现象依旧只是存在于局部,绝大部分,尤其是底层耕作的妇人,是不参与缠足的。
但到了元朝时期,缠足得到发展,元杂剧中,绣鞋、脚之类的词经常出现,如《西厢记》“休提眼角留神处,只这脚跟儿将心事传”,《裴少俊墙头马上》“蹙金莲红绣鞋,荡湘群鸣环佩,转过那曲槛之西”等。
元末时,缠足得到大发展,甚至有些地方观念深重,出现了不缠足是耻的集体认识。但元朝缠足的发展,被元末起义大火给烧断了一段时间。
在战乱时代,百姓流离失所,漂泊不定,不知明日,谁还顾得上什么缠足,拖儿带女逃亡的日子,怎么可能去缠足?
比如朱元璋的马皇后,她就是不缠足,甚至还有“马大脚”的民间提法。朱元璋不在意马皇后的脚大小,也没有强迫过自己的女儿缠足过,朱标的老婆也是不缠足的,朱允炆的皇后马恩慧也是不缠足的。
可以说,在明代初期的皇宫妃嫔、公主里面,并没有缠足的习惯。但随着士人阶层的兴起,随着理学的约束加大,加上男人变态的欲望、病态的审美与扭曲的控制欲,让依附于男人的女人开始了大规模缠足。
男人说:缠足,是女德。
女人无力反抗。
朱允炆听着王耆老的话,可以感觉到缠足如同猛兽一般开始扑向大明子民,扑向无数的大明女子。
这是一股难以抵抗,来自于世俗集体的力量。
到了老妪家外,隔着低矮的篱笆就可以看到,老妪将孙丫头摁在凳子上,然后提来一对大公鸡,坐在了丫头对面,将两只大公鸡的脖子并拢,用脚拿脚踩住,另只脚踩住鸡腿,手抓着鸡胸脯的毛几大把揪净,操起菜刀,噗噗给两只大鸡都开了膛。不等血冒出来,两手各抓住孙丫头一只脚,塞进鸡肚子里。
孙丫头被滚烫粘热的血液吓得哇哇大哭,想要挣扎却如何也挣脱不得,老妪更是狠狠按着,没有死透的两只公鸡在扑腾。
直至公鸡没了半点动静,老妪才将孙丫头的脚提出来,拉过一旁的木盆,里面盛着热水,洗干孙丫头的脚之后,便将两只脚放在膝盖上,任凭孙丫头如何挣扎都不管,让开大脚趾,拢着余下四个脚趾头,就想用力。
“住手!”
朱允炆踢开门,愤怒地走了过去,喊道:“莫要再继续下去!”
老妪抬头看了看朱允炆等人,又看了看愣住的孙女,掌间猛地一用力,斜向脚掌下边用劲一掰,只听得骨头嘎儿一响,孙丫头顿时惨叫起来。
“你!”
朱允炆咬牙切齿。
汤不平上前,锋利的匕首已抵在老妪眼前!
王耆老连忙喊:“你们这是干什么?放下刀子,不要打扰孙老妪!”
老妪对汤不平的刀子丝毫不在意,那起裹脚条子,就狠狠地将孙丫头四个脚指头勒住,然后看向朱允炆等人:“老婆子给孙女缠足,犯了哪门子律法不成?我可从未听过朝廷不准百姓缠足,王耆老,你听说过没有?他们是哪里来的外人,管我们这里的事?”
王耆老也有些愤怒,对朱允炆等人喊道:“你们还是请回吧,缠足对孩子可是大事,耽误不得,心软不得!”
朱允炆冷冷地看向王耆老:“若是我不准呢?”
王耆老呵呵冷笑:“你不准?你以为你是谁,这事就是告到官府,也容不得你管。莫要耽误了女娃娃的前程,现在缠了足,吃了苦,未来才能嫁给好男人,你现在阻拦,只不过是害了孩子。”
“大哥哥,别伤害奶奶,我,我缠足。”
孙丫头见状,哭着喊。
朱允炆心头一疼,老妪裹好四趾,一绕脚心,就上脚背,挂住后脚跟,马上在四趾上再裹一道。接着返上脚面,借劲往后加劲一扯,硬把四趾煞得往脚心下头卷。
孙丫头又是一声惨叫,整个小脸蛋开始扭曲起来。
朱允炆上前一步,王耆老还想阻拦,却被顾云一把提至一旁。
汤不平不知如何是好,愣在当场。
朱允炆抬脚,一脚将老妪踹倒在地,愤然喊道:“我让你住手,你没听到吗?”
老妪一骨碌爬起来,扯着嗓子喊:“你个泼皮也敢管我家事,来人啊,有人欺负咱了,快来人啊。”
街坊邻居听到动静,纷纷跑了出来,围在外面纷纷指责朱允炆等人,肮脏的话也开始喷了出来,咒骂不绝于耳。
朱允炆伸手触碰着孙丫头的脸,一滴滴眼泪止不住地滑落。孙丫头看着悲伤的朱允炆,呜呜地哭着:“大哥哥,我疼……”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她喊我义父
“打人啦,快点来人啊,我不活了。”
老妪在地上撒泼,叫喊声尖锐,撕开了村落的宁静,不少人都跑了过来,围在了院子外面,对朱允炆等人指指点点,甚至还有人拿起了锄头,堵住了去路。
汤不平、顾云护在朱允炆身旁,至于黄淮,顾不上他了。而在群情激奋,吵吵嚷嚷的外面,索靖已下令伪装为百姓的军士寻找有利地形,随时准备动手。
黄淮看着朱允炆抱起了小女孩,上前低声说:“爷,这缠足是百姓自发行为,不违律令法条,民间如此事众多……”
朱允炆解开孙丫头脚上的布条,看着那扭曲的脚趾,对汤不平说:“有办法吗?”
汤不平微微点头,收起手中的匕首,探手抓住孙丫头的脚趾,低声说:“忍着点疼,一下就好了。”
还不等孙丫头说什么,汤不平手腕一动,便听到骨头咯嘣的声响,随后起身:“脚趾骨伤到了,想要痊愈需要两三个月。”
朱允炆擦了擦女童的眼泪,低沉着嗓音说:“黄淮,我不管乡民如何,不管百姓如何,但他们在我面前伤害我的子民,让我如何忍?天下人喊称君若父,这孩子就是我的孩子,皇宫里不曾有折断脚趾的惨痛声,民间为何有?!”
黄淮不知道如何回答,总不能说你们老朱家跟不上贵族的节奏,落后于贵族之外,也不能说你们不懂得欣赏三寸金莲的美感吧?
王耆老愤怒地喊道:“你这是害了孩子啊,现在她吃痛一次,忍着缠个半年也就好了,可现在呢,她要吃痛两次!”
朱允炆猛地看向王耆老,王耆老感觉一股巨大的威严扑了过来,浑身顿时冰冷起来,似乎是一头猛兽盯着自己,稍有不慎,就会尸骨无存!
“这孩子,我收养了,她现在是我的女儿,谁倒要看看谁敢伤害她分毫!”
朱允炆厉声喊道。
一个中年人拿着镰刀喊道:“她有父母,凭什么要你收养,放开孩子,再闹腾下去,我们就报官了!”
黄淮见情况不对,低声劝:“爷,此间事我们不宜……”
“闭嘴!”
朱允炆打断了黄淮的话。
民间缠足,不敢说已彻底普及,但至少已经有了庞大的群众基础,他们甚至直接将小脚与幸福挂钩,与姻缘挂钩,不缠足,不小脚,丢人,丢死人,女儿家很可能都嫁不出去!
从这个角度来看,朱允炆打断老妪,确实是不对的,老妪也是为了孩子好,可这种逻辑与观点说服不了朱允炆!
“丫头,你叫什么名字?”
朱允炆低声问。
孙丫头抽泣着说:“孙芝芝。”
朱允炆点了点头,轻轻笑了笑,说:“做我的干女儿吧,日后这天底下没有人敢伤害你,你奶奶也不能强迫你缠足,你父亲也不能,如何?”
“真的么?”
孙芝芝忽闪着带着泪光的眼。
朱允炆保证道:“真的。”
孙芝芝看了看地上死去的公鸡,看了看散落的布条,还有奶奶手中拿着的针线,畏惧地退了一步,躲在朱允炆身后,低声说:“义父,我怕。”
“哈哈,都听到没有,她喊我义父!”
朱允炆爽朗大笑。
黄淮见是这个情况,连忙拉着汤不平、顾云到一旁,嘀咕了一番,汤不平、顾云的脸顿时难看下来,黄淮无奈地耸了耸肩:“我是穷鬼,你们不是……”
当农作物丰收达到一定程度时,商业将会迎来更大发展,最重要的是,百姓与民间抗天灾的能力将空前加强,饿殍满地的时代虽未必绝灭,但一定可以大大减少,人口也将迎来增长高峰。
郑和水师归,拉开的将是大明新时代!
第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撕心裂肺的缠足
朱允炆原本想自山东北上,至北平视察新都营造,但郑和回归的消息改变了计划,只好安排返京事宜。
但唐赛儿毕竟刚认亲,直接让他们一家人分开实在不近人情,所以就一起搬家吧。唐继本夫妇没有反对,也反对不了,家里的那点地租给街坊,跟着唐赛儿一起出发前往京师。
汤不平看着上了船的唐赛儿一家人,很有些担忧,无论如何说,唐赛儿毕竟都是白莲教的小佛母,从小就被灌输了一套弥勒救世思想,这要带入宫里,岂不是要闯出大祸?
对于这点问题,朱允炆很是简单地处理了,决定将唐赛儿交给安全二局抚养,需要入宫听讲的时候,由丛佩儿、楚芸等人送入宫。霍邻、庞焕就作唐赛儿的老师吧,必须重塑唐赛儿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观念不改,这个家伙就是个祸害。
都说本性难移,可也要看年龄段。
被弥勒弥勒念叨多年,唐赛儿并没有成为弥勒之下的忠诚信徒与愚昧傻子,她有自己的灵性,自己的想法和简单的判断标准。
返京!
朱允炆知道郑和水师最快也得一个半月的时间抵达京师,只是担心太子朱文奎做不好应对事宜,冷落了这些归家的英雄,便没有耽搁,一路南下,直至抵达扬州府邵伯镇的时候,京师里的消息不断传入,这才上岸休息。
太子虽然只有十三岁,却已经有了基本的处理政务的能力。
说来也奇怪,后世孩子早熟,多说的是身体发育,古代孩子早熟,往往说的是心智。比如历史上的嘉靖道长,十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大战群臣了。
朱允炆对朱文奎命令礼部设新礼仪的事很是满意,特意写了一封文书嘉奖,并通报礼部,再一次提出要办超规格礼仪,同时要求礼仪符合水师将士,即要隆重、盛大,又不得拖沓、繁琐、漫长。若不做要求,礼部很可能把迎接礼仪直接弄成三四个时辰,大家伙都在风里等着吧……
接近京师,郑和船队的消息也开始多起来。虽然还没有郑和的文书递送京师,但南洋水师、南海水师接应人员已经送来了消息。
黄淮没有看到文书,不知道郑和水师的状况,但看着朱允炆沉重的心情也能猜测得出,郑和水师的损失恐怕很大。
朱允炆并没有说什么,而是选择在邵伯镇暂留两日。
邵伯镇,因运河而生。
大马头,是京杭大运河中重要的码头之一,甚至还有着运河第一渡、水上城坊的美名。
运河兴旺,邵伯繁荣。
朱允炆看着船来船往,熙熙攘攘的码头,无数人为了生活与日子在奋尽全力的打拼。有活干,有饭吃,有衣服穿,有书读,对于古代王朝而言,已经算得上是好日子了。
一行人没有走入繁华,而是寻着外围,深入至乡野之间走访。
朱允炆正在与一位七十余岁的王姓耆老说话,就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女童哭喊着跑了过来,身后还有一个上了五六十岁的老妇人追喊着。
王耆老顿时笑了起来,说:“这孙丫头又想跑,可惜啊,跑不掉喽,这次孙老妪是铁了心了,今儿一大早就买了两只大公鸡,每只都有八斤重啊。”
朱允炆皱着眉头,看着女童摔倒,被追上来的妇人一把提起来,还骂骂咧咧地打了女童一顿,看了一眼王耆老与朱允炆等人,话也不说,扭头就回。
“这是怎么回事?”
朱允炆询问。
王耆老摸着白胡须,笑着说:“裹小脚,嫁秀才,白面馒头就肉菜;裹大脚,嫁瞎子,糟糠饽饽就辣子(此处辣子指的是茱萸,而非辣椒)。孙丫头五岁了,也该裹脚了,再晚下去,三寸金莲是别想喽。”
“裹脚?!”朱允炆脸色一变,站了起来,看向老妪与女童的背影说:“走,去看看!”
裹脚!
这是恶俗,是折磨无数女子的病态之举!
裹脚,缠足起源于什么时期并不好说,有人说是南唐李后主时期,没错,就是那个吟唱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李煜。
传闻李后主宫嫔窅娘纤丽善舞,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做新月状,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是人皆效之以弓纤为妙。
不论这种说法准不准,至少在五代时期出现了缠足。宋代初期,缠足尚少,而在宋徽宗时期,缠足人数开始增加,“花靴弓履”开始出现,但这些现象依旧只是存在于局部,绝大部分,尤其是底层耕作的妇人,是不参与缠足的。
但到了元朝时期,缠足得到发展,元杂剧中,绣鞋、脚之类的词经常出现,如《西厢记》“休提眼角留神处,只这脚跟儿将心事传”,《裴少俊墙头马上》“蹙金莲红绣鞋,荡湘群鸣环佩,转过那曲槛之西”等。
元末时,缠足得到大发展,甚至有些地方观念深重,出现了不缠足是耻的集体认识。但元朝缠足的发展,被元末起义大火给烧断了一段时间。
在战乱时代,百姓流离失所,漂泊不定,不知明日,谁还顾得上什么缠足,拖儿带女逃亡的日子,怎么可能去缠足?
比如朱元璋的马皇后,她就是不缠足,甚至还有“马大脚”的民间提法。朱元璋不在意马皇后的脚大小,也没有强迫过自己的女儿缠足过,朱标的老婆也是不缠足的,朱允炆的皇后马恩慧也是不缠足的。
可以说,在明代初期的皇宫妃嫔、公主里面,并没有缠足的习惯。但随着士人阶层的兴起,随着理学的约束加大,加上男人变态的欲望、病态的审美与扭曲的控制欲,让依附于男人的女人开始了大规模缠足。
男人说:缠足,是女德。
女人无力反抗。
朱允炆听着王耆老的话,可以感觉到缠足如同猛兽一般开始扑向大明子民,扑向无数的大明女子。
这是一股难以抵抗,来自于世俗集体的力量。
到了老妪家外,隔着低矮的篱笆就可以看到,老妪将孙丫头摁在凳子上,然后提来一对大公鸡,坐在了丫头对面,将两只大公鸡的脖子并拢,用脚拿脚踩住,另只脚踩住鸡腿,手抓着鸡胸脯的毛几大把揪净,操起菜刀,噗噗给两只大鸡都开了膛。不等血冒出来,两手各抓住孙丫头一只脚,塞进鸡肚子里。
孙丫头被滚烫粘热的血液吓得哇哇大哭,想要挣扎却如何也挣脱不得,老妪更是狠狠按着,没有死透的两只公鸡在扑腾。
直至公鸡没了半点动静,老妪才将孙丫头的脚提出来,拉过一旁的木盆,里面盛着热水,洗干孙丫头的脚之后,便将两只脚放在膝盖上,任凭孙丫头如何挣扎都不管,让开大脚趾,拢着余下四个脚趾头,就想用力。
“住手!”
朱允炆踢开门,愤怒地走了过去,喊道:“莫要再继续下去!”
老妪抬头看了看朱允炆等人,又看了看愣住的孙女,掌间猛地一用力,斜向脚掌下边用劲一掰,只听得骨头嘎儿一响,孙丫头顿时惨叫起来。
“你!”
朱允炆咬牙切齿。
汤不平上前,锋利的匕首已抵在老妪眼前!
王耆老连忙喊:“你们这是干什么?放下刀子,不要打扰孙老妪!”
老妪对汤不平的刀子丝毫不在意,那起裹脚条子,就狠狠地将孙丫头四个脚指头勒住,然后看向朱允炆等人:“老婆子给孙女缠足,犯了哪门子律法不成?我可从未听过朝廷不准百姓缠足,王耆老,你听说过没有?他们是哪里来的外人,管我们这里的事?”
王耆老也有些愤怒,对朱允炆等人喊道:“你们还是请回吧,缠足对孩子可是大事,耽误不得,心软不得!”
朱允炆冷冷地看向王耆老:“若是我不准呢?”
王耆老呵呵冷笑:“你不准?你以为你是谁,这事就是告到官府,也容不得你管。莫要耽误了女娃娃的前程,现在缠了足,吃了苦,未来才能嫁给好男人,你现在阻拦,只不过是害了孩子。”
“大哥哥,别伤害奶奶,我,我缠足。”
孙丫头见状,哭着喊。
朱允炆心头一疼,老妪裹好四趾,一绕脚心,就上脚背,挂住后脚跟,马上在四趾上再裹一道。接着返上脚面,借劲往后加劲一扯,硬把四趾煞得往脚心下头卷。
孙丫头又是一声惨叫,整个小脸蛋开始扭曲起来。
朱允炆上前一步,王耆老还想阻拦,却被顾云一把提至一旁。
汤不平不知如何是好,愣在当场。
朱允炆抬脚,一脚将老妪踹倒在地,愤然喊道:“我让你住手,你没听到吗?”
老妪一骨碌爬起来,扯着嗓子喊:“你个泼皮也敢管我家事,来人啊,有人欺负咱了,快来人啊。”
街坊邻居听到动静,纷纷跑了出来,围在外面纷纷指责朱允炆等人,肮脏的话也开始喷了出来,咒骂不绝于耳。
朱允炆伸手触碰着孙丫头的脸,一滴滴眼泪止不住地滑落。孙丫头看着悲伤的朱允炆,呜呜地哭着:“大哥哥,我疼……”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她喊我义父
“打人啦,快点来人啊,我不活了。”
老妪在地上撒泼,叫喊声尖锐,撕开了村落的宁静,不少人都跑了过来,围在了院子外面,对朱允炆等人指指点点,甚至还有人拿起了锄头,堵住了去路。
汤不平、顾云护在朱允炆身旁,至于黄淮,顾不上他了。而在群情激奋,吵吵嚷嚷的外面,索靖已下令伪装为百姓的军士寻找有利地形,随时准备动手。
黄淮看着朱允炆抱起了小女孩,上前低声说:“爷,这缠足是百姓自发行为,不违律令法条,民间如此事众多……”
朱允炆解开孙丫头脚上的布条,看着那扭曲的脚趾,对汤不平说:“有办法吗?”
汤不平微微点头,收起手中的匕首,探手抓住孙丫头的脚趾,低声说:“忍着点疼,一下就好了。”
还不等孙丫头说什么,汤不平手腕一动,便听到骨头咯嘣的声响,随后起身:“脚趾骨伤到了,想要痊愈需要两三个月。”
朱允炆擦了擦女童的眼泪,低沉着嗓音说:“黄淮,我不管乡民如何,不管百姓如何,但他们在我面前伤害我的子民,让我如何忍?天下人喊称君若父,这孩子就是我的孩子,皇宫里不曾有折断脚趾的惨痛声,民间为何有?!”
黄淮不知道如何回答,总不能说你们老朱家跟不上贵族的节奏,落后于贵族之外,也不能说你们不懂得欣赏三寸金莲的美感吧?
王耆老愤怒地喊道:“你这是害了孩子啊,现在她吃痛一次,忍着缠个半年也就好了,可现在呢,她要吃痛两次!”
朱允炆猛地看向王耆老,王耆老感觉一股巨大的威严扑了过来,浑身顿时冰冷起来,似乎是一头猛兽盯着自己,稍有不慎,就会尸骨无存!
“这孩子,我收养了,她现在是我的女儿,谁倒要看看谁敢伤害她分毫!”
朱允炆厉声喊道。
一个中年人拿着镰刀喊道:“她有父母,凭什么要你收养,放开孩子,再闹腾下去,我们就报官了!”
黄淮见情况不对,低声劝:“爷,此间事我们不宜……”
“闭嘴!”
朱允炆打断了黄淮的话。
民间缠足,不敢说已彻底普及,但至少已经有了庞大的群众基础,他们甚至直接将小脚与幸福挂钩,与姻缘挂钩,不缠足,不小脚,丢人,丢死人,女儿家很可能都嫁不出去!
从这个角度来看,朱允炆打断老妪,确实是不对的,老妪也是为了孩子好,可这种逻辑与观点说服不了朱允炆!
“丫头,你叫什么名字?”
朱允炆低声问。
孙丫头抽泣着说:“孙芝芝。”
朱允炆点了点头,轻轻笑了笑,说:“做我的干女儿吧,日后这天底下没有人敢伤害你,你奶奶也不能强迫你缠足,你父亲也不能,如何?”
“真的么?”
孙芝芝忽闪着带着泪光的眼。
朱允炆保证道:“真的。”
孙芝芝看了看地上死去的公鸡,看了看散落的布条,还有奶奶手中拿着的针线,畏惧地退了一步,躲在朱允炆身后,低声说:“义父,我怕。”
“哈哈,都听到没有,她喊我义父!”
朱允炆爽朗大笑。
黄淮见是这个情况,连忙拉着汤不平、顾云到一旁,嘀咕了一番,汤不平、顾云的脸顿时难看下来,黄淮无奈地耸了耸肩:“我是穷鬼,你们不是……”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83358/211959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