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一镇抗契丹——安重荣(下)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上岸(gl)、无双局(1v2 父子丼)、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被强取豪夺的恶毒女配(np强制)、皆其靡也(剧情nph)、《觊觎(女S男M,np)》、【星际abo】洛希极限(H)、两小无猜(校园1v1,高H)、
虽然安重荣心里想着壮大实力,但是也不能说他一心想要抗击契丹并不是真心的,他对于契丹的确是深恶痛绝,他不想对契丹称臣。
此时的他对于石敬瑭还是有点幻想的,他就是希望石敬瑭能够幡然醒悟,让他去带着大军进攻契丹。
所以就算是石敬瑭派人把迁徙过来的北方各部赶走之后,安重荣还是没造反,还是想着是不是能够说服石敬瑭让他主持讨伐契丹。
所以他就给石敬瑭写了一张奏表,洋洋数千字,看得出来他还是很用心的。
这里面它主要的思想就是现在契丹各部下面的附属部落对于契丹都是十分的不满,而且契丹内部也并不是铁板一块,再说已经割让出去的幽云十六州的百姓和官吏也是身在契丹心在晋。
他劝石敬瑭,只要是现在率领大军进入契丹,幽云十六州一定是风起云涌,闻风而降。
安重荣不仅仅把这一封信交给了石敬瑭,而且朝中的大臣还有各地的藩镇,他都发了一份过去,希望这些大臣和地方藩镇们能够支持他。
但是这些东西就像是石沉大海一样,根本没有回应,虽然当时满朝文武对于石敬瑭的举动都是十分不满意,可是石敬瑭还没有表态,这些人也不敢贸然站队。
据说石敬瑭看了安重荣的这封奏章,还是很意动的,只是可惜他也就是想了一下,并没有采取行动,再加上他身边还有一个桑维翰,这是个坚定的妥协派,他又罗列了对契丹称臣的好处,又写出了和契丹闹僵之后的危害,最终石敬瑭还是听了桑维翰的话,没有同意安重荣的申请。
但是毕竟安重荣也是出于公心,于是石敬瑭就比较正式的回复了安重荣:“前世与虏和亲,皆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
在这一句话里,石敬瑭为自己投靠契丹,向契丹称臣做出了辩护和解释,也就是第一句,前代可以和外族和亲,那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天下大局,现在我对契丹称臣,也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所以没什么不对,你不应该再骂我。
接下来就是对于安重荣的劝告,或者说警告比较合适一点,石敬瑭是不打算讨打契丹的,但是他不知道安重荣是咋想的,他怕安重荣自己一个人勾搭几个北方的部落,就开始准备讨伐起契丹,虽然石敬瑭没有同意,但是契丹可能也会把这件事记在他石敬瑭身上,所以他一定要阻止这件事发生。
安重荣看了石敬瑭的回信,很生气,他当时手底下有不少的人,而且北方的部族也有来投靠她的,在加上当时在北方发生了天灾大旱,很多流民,这些人都被安重荣当成了助力。
但是他也是个十分稳妥的人,他觉得他自己一个人的话,恐怕不能成事,或者成功几率不高,所以他又想起了一个人,叫做安从进,这个人也姓安,这两个人可能早早的就认识但是后面被调排到了各地,就少了联系,而现在他们之间的两个唯一关系,就是经常在一块谋划什么时候造反。
安从进是安重荣的老乡,也是北方边疆长大的,一开始也是能打能斗,但是功劳并不多,而且一直到了李从珂造反的时候,他才真正走到了前台,开始成为比较有名气的大将权臣,原因就是他带着洛阳的大臣,在城外迎接李从珂,这让李从珂对他的感官非常好。
不久就把他调到了南边做山南东道的节度使,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职务。
等到石敬瑭当了皇帝,对于也是一拉拢为主,并没有挪他的位置,还给她加了几个誉衔,总的来说对于安从进还是不错的。
安从进也是一个比较有野心的人,石敬瑭一朝造反的人多,其实很多人分析起来原因,很大的一点,就是石敬瑭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因为当时石敬瑭和李从珂之间的实力对比实在是太悬殊了,谁也没想到石敬瑭竟然能胜利,而且还是一路闻风而降,这让很多人觉得,只要是造反不管实力多大,那就能胜利。皇帝就是胆子大的人来当的。
所以在这样的心理驱动下,很多的藩镇开始造反,但是这里面值得说的我觉得也就是一个范延光和安重荣。
而安从进这个和安重荣的基本上能够放到一块。安从进自从范延光造反的时候,就想着造反的,因为当时范延光造反了,但是却没杀头,这让安从进心里有了一丝侥幸,那就是造反也不用被杀头,大不了就是告老还乡。
所以他大量的招兵买马,广屯财物,要是有南边的藩镇或者附属国送了一些贡品给朝廷,只要是经过襄阳,必然要被安从进截留下来。
安从进在襄阳做事还是十分嚣张的,但是他距离汴京也是比较远的,也是出于边疆地带,所以石敬瑭也不敢随便的动他。
其实安从进和安重荣相互勾结,想要一起造反,这件事按石敬瑭是知道的,所以他就想给安从进换个地方,这样一来安从进就没有了造反的根基,那也就没啥搞头了。
石敬瑭想把他调到青州,就传信给安从进商量,问问他愿不愿意,安从进就是嚣张,他说道:“要是你能把青州挪到汉江南面,那么我就去青州。”言下之意很明显,他除了襄阳哪也不去。
石敬瑭最终一笑了之,并没有收拾安从进,其实石敬瑭也无奈,当时国家不能乱,虽然现在和契丹关系还不错,但是只要是中原一乱的话,契丹就有可能顺势拿下,失去了幽州一带,晋国根本没有可以阻挡契丹的天险和屏障,就一个黄河基本上没没啥作用。
安从进和安重荣这两个人比起来,还是安重荣更让石敬瑭重视,就在安重荣有造反迹象的时候,石敬瑭还是选择到魏博去监视着安重荣,只要是安重荣敢造反,他就能立刻镇压。
但是这时候宰相和凝出来了,他问石敬瑭:“你走了,安从进必然造反,那时候该咋办。”
石敬瑭和和凝商量了半天,留下了很多盖了玉玺,但是上面没有任何内容的圣旨,交给当时的郑王石重贵。只要是安从进敢造反,石重贵就用这些圣旨调兵遣将镇压安从进。
因为安从进造反比安重荣造反要一点,所以我们先来说一下安从进造反的过程。
安从进听说石敬瑭去魏博了,当即就举旗造反了,石重贵听说之后,不慌不忙的按照石敬瑭走之前吩咐的事情一件一件的办了起来,下令大将讨伐安从进。
安从进造反一路北上,但是路上却遇到了一些问题,只好转战别处,但是还没走多远,他就碰见了朝廷的征讨大军。
安从进觉得这才刚刚造反,还没有攻城略地呢,为啥朝廷的大军就来了呢,这不科学啊?
结果就在他还在惊异朝廷大军神速的身后,又被大火烧了一把,结果仗也不打了,反也不造了,赶紧逃回了襄阳,随后高行周率领大军围攻晋阳。
其实安从进而后范延光造反的过程我觉得还是有点类似的,都是一来是就被打败,随后开始进行城防攻守战。
但是他没有范延光幸运,范延光城高粮多,但是安从进囤积的那点粮食没够用,勉强坚持了一年,城里面没吃的了,安从进知道自己投降之后也是一死,还不如现在自杀,还能保全体面。
于是学了一把李从珂自焚而死。随后城破后他的长子和部下一共四十三人全部被砍了脑袋,安从进造反失败。
另一方面安重荣听说安从进造反之后,立刻也举旗造反,安重荣带着数万大军赶往邺都,也就是兴唐府,魏博一带。
安重荣的口号也是比较响亮的,朝见天子,问清楚为什么皇帝要对契丹称臣,洋洋大中华为何要对蛮夷称臣。
石敬瑭才不管他打的什么旗号呢,立刻就派他的妹夫杜重威前去镇压安重荣,其实安重荣的能力要超过杜重威,但是我们还是那句话,不怕神对手就怕猪队友。
安重荣手下又出现了一个猪队友,这个家伙叫赵彦之,他和安重荣有矛盾,现在到了决战的关键时刻,这家伙屁颠屁颠的就临阵倒戈,跑到杜重威阵营去了,这让安重荣方面很吃惊,当即全军就混乱了,这还没打仗,怎么就出现了临阵倒戈的,一时间安重荣的大军士气尽失。
但是俗话说恶有恶报,这一点在赵彦之设计上也体现得十分明显,他虽然临阵倒戈,但是杜重威却不知道,他们看着赵彦之跑了过来,以为这是敌方大将,结果赵彦之还没见着杜重威就被晋军砍成了肉渣。
安重荣大军被赵彦之影响,又被杜重威大军一冲,基本上就是全军溃败了,无奈之下安重荣只好赶紧逃回镇州。
本来想着能靠守城拖垮杜重威,但是此时在安重荣队伍里又出现了一个叛徒,他的一个部下,主动打开西门让杜重威大军进城。
随后就是巷战,安重荣带着身边的数百名吐浑骑兵和晋军英勇作战,但是最终不敌被俘。
当时驻守镇州的两万大军全军覆没。恩,当然还有史书上用词是不同的,说是镇州两万守军坚守良久之后,被叛徒出卖,全部英勇就义,这个评价就非常高了。
随后石敬瑭砍了安重荣的脑袋,把首级用漆漆好(最先进的最常用的防腐措施。)屁颠屁颠的交给了契丹,声称敢斩杀契丹使者的叛臣已经拿下,请契丹父皇过目。(未完待续)
此时的他对于石敬瑭还是有点幻想的,他就是希望石敬瑭能够幡然醒悟,让他去带着大军进攻契丹。
所以就算是石敬瑭派人把迁徙过来的北方各部赶走之后,安重荣还是没造反,还是想着是不是能够说服石敬瑭让他主持讨伐契丹。
所以他就给石敬瑭写了一张奏表,洋洋数千字,看得出来他还是很用心的。
这里面它主要的思想就是现在契丹各部下面的附属部落对于契丹都是十分的不满,而且契丹内部也并不是铁板一块,再说已经割让出去的幽云十六州的百姓和官吏也是身在契丹心在晋。
他劝石敬瑭,只要是现在率领大军进入契丹,幽云十六州一定是风起云涌,闻风而降。
安重荣不仅仅把这一封信交给了石敬瑭,而且朝中的大臣还有各地的藩镇,他都发了一份过去,希望这些大臣和地方藩镇们能够支持他。
但是这些东西就像是石沉大海一样,根本没有回应,虽然当时满朝文武对于石敬瑭的举动都是十分不满意,可是石敬瑭还没有表态,这些人也不敢贸然站队。
据说石敬瑭看了安重荣的这封奏章,还是很意动的,只是可惜他也就是想了一下,并没有采取行动,再加上他身边还有一个桑维翰,这是个坚定的妥协派,他又罗列了对契丹称臣的好处,又写出了和契丹闹僵之后的危害,最终石敬瑭还是听了桑维翰的话,没有同意安重荣的申请。
但是毕竟安重荣也是出于公心,于是石敬瑭就比较正式的回复了安重荣:“前世与虏和亲,皆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
在这一句话里,石敬瑭为自己投靠契丹,向契丹称臣做出了辩护和解释,也就是第一句,前代可以和外族和亲,那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天下大局,现在我对契丹称臣,也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所以没什么不对,你不应该再骂我。
接下来就是对于安重荣的劝告,或者说警告比较合适一点,石敬瑭是不打算讨打契丹的,但是他不知道安重荣是咋想的,他怕安重荣自己一个人勾搭几个北方的部落,就开始准备讨伐起契丹,虽然石敬瑭没有同意,但是契丹可能也会把这件事记在他石敬瑭身上,所以他一定要阻止这件事发生。
安重荣看了石敬瑭的回信,很生气,他当时手底下有不少的人,而且北方的部族也有来投靠她的,在加上当时在北方发生了天灾大旱,很多流民,这些人都被安重荣当成了助力。
但是他也是个十分稳妥的人,他觉得他自己一个人的话,恐怕不能成事,或者成功几率不高,所以他又想起了一个人,叫做安从进,这个人也姓安,这两个人可能早早的就认识但是后面被调排到了各地,就少了联系,而现在他们之间的两个唯一关系,就是经常在一块谋划什么时候造反。
安从进是安重荣的老乡,也是北方边疆长大的,一开始也是能打能斗,但是功劳并不多,而且一直到了李从珂造反的时候,他才真正走到了前台,开始成为比较有名气的大将权臣,原因就是他带着洛阳的大臣,在城外迎接李从珂,这让李从珂对他的感官非常好。
不久就把他调到了南边做山南东道的节度使,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职务。
等到石敬瑭当了皇帝,对于也是一拉拢为主,并没有挪他的位置,还给她加了几个誉衔,总的来说对于安从进还是不错的。
安从进也是一个比较有野心的人,石敬瑭一朝造反的人多,其实很多人分析起来原因,很大的一点,就是石敬瑭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因为当时石敬瑭和李从珂之间的实力对比实在是太悬殊了,谁也没想到石敬瑭竟然能胜利,而且还是一路闻风而降,这让很多人觉得,只要是造反不管实力多大,那就能胜利。皇帝就是胆子大的人来当的。
所以在这样的心理驱动下,很多的藩镇开始造反,但是这里面值得说的我觉得也就是一个范延光和安重荣。
而安从进这个和安重荣的基本上能够放到一块。安从进自从范延光造反的时候,就想着造反的,因为当时范延光造反了,但是却没杀头,这让安从进心里有了一丝侥幸,那就是造反也不用被杀头,大不了就是告老还乡。
所以他大量的招兵买马,广屯财物,要是有南边的藩镇或者附属国送了一些贡品给朝廷,只要是经过襄阳,必然要被安从进截留下来。
安从进在襄阳做事还是十分嚣张的,但是他距离汴京也是比较远的,也是出于边疆地带,所以石敬瑭也不敢随便的动他。
其实安从进和安重荣相互勾结,想要一起造反,这件事按石敬瑭是知道的,所以他就想给安从进换个地方,这样一来安从进就没有了造反的根基,那也就没啥搞头了。
石敬瑭想把他调到青州,就传信给安从进商量,问问他愿不愿意,安从进就是嚣张,他说道:“要是你能把青州挪到汉江南面,那么我就去青州。”言下之意很明显,他除了襄阳哪也不去。
石敬瑭最终一笑了之,并没有收拾安从进,其实石敬瑭也无奈,当时国家不能乱,虽然现在和契丹关系还不错,但是只要是中原一乱的话,契丹就有可能顺势拿下,失去了幽州一带,晋国根本没有可以阻挡契丹的天险和屏障,就一个黄河基本上没没啥作用。
安从进和安重荣这两个人比起来,还是安重荣更让石敬瑭重视,就在安重荣有造反迹象的时候,石敬瑭还是选择到魏博去监视着安重荣,只要是安重荣敢造反,他就能立刻镇压。
但是这时候宰相和凝出来了,他问石敬瑭:“你走了,安从进必然造反,那时候该咋办。”
石敬瑭和和凝商量了半天,留下了很多盖了玉玺,但是上面没有任何内容的圣旨,交给当时的郑王石重贵。只要是安从进敢造反,石重贵就用这些圣旨调兵遣将镇压安从进。
因为安从进造反比安重荣造反要一点,所以我们先来说一下安从进造反的过程。
安从进听说石敬瑭去魏博了,当即就举旗造反了,石重贵听说之后,不慌不忙的按照石敬瑭走之前吩咐的事情一件一件的办了起来,下令大将讨伐安从进。
安从进造反一路北上,但是路上却遇到了一些问题,只好转战别处,但是还没走多远,他就碰见了朝廷的征讨大军。
安从进觉得这才刚刚造反,还没有攻城略地呢,为啥朝廷的大军就来了呢,这不科学啊?
结果就在他还在惊异朝廷大军神速的身后,又被大火烧了一把,结果仗也不打了,反也不造了,赶紧逃回了襄阳,随后高行周率领大军围攻晋阳。
其实安从进而后范延光造反的过程我觉得还是有点类似的,都是一来是就被打败,随后开始进行城防攻守战。
但是他没有范延光幸运,范延光城高粮多,但是安从进囤积的那点粮食没够用,勉强坚持了一年,城里面没吃的了,安从进知道自己投降之后也是一死,还不如现在自杀,还能保全体面。
于是学了一把李从珂自焚而死。随后城破后他的长子和部下一共四十三人全部被砍了脑袋,安从进造反失败。
另一方面安重荣听说安从进造反之后,立刻也举旗造反,安重荣带着数万大军赶往邺都,也就是兴唐府,魏博一带。
安重荣的口号也是比较响亮的,朝见天子,问清楚为什么皇帝要对契丹称臣,洋洋大中华为何要对蛮夷称臣。
石敬瑭才不管他打的什么旗号呢,立刻就派他的妹夫杜重威前去镇压安重荣,其实安重荣的能力要超过杜重威,但是我们还是那句话,不怕神对手就怕猪队友。
安重荣手下又出现了一个猪队友,这个家伙叫赵彦之,他和安重荣有矛盾,现在到了决战的关键时刻,这家伙屁颠屁颠的就临阵倒戈,跑到杜重威阵营去了,这让安重荣方面很吃惊,当即全军就混乱了,这还没打仗,怎么就出现了临阵倒戈的,一时间安重荣的大军士气尽失。
但是俗话说恶有恶报,这一点在赵彦之设计上也体现得十分明显,他虽然临阵倒戈,但是杜重威却不知道,他们看着赵彦之跑了过来,以为这是敌方大将,结果赵彦之还没见着杜重威就被晋军砍成了肉渣。
安重荣大军被赵彦之影响,又被杜重威大军一冲,基本上就是全军溃败了,无奈之下安重荣只好赶紧逃回镇州。
本来想着能靠守城拖垮杜重威,但是此时在安重荣队伍里又出现了一个叛徒,他的一个部下,主动打开西门让杜重威大军进城。
随后就是巷战,安重荣带着身边的数百名吐浑骑兵和晋军英勇作战,但是最终不敌被俘。
当时驻守镇州的两万大军全军覆没。恩,当然还有史书上用词是不同的,说是镇州两万守军坚守良久之后,被叛徒出卖,全部英勇就义,这个评价就非常高了。
随后石敬瑭砍了安重荣的脑袋,把首级用漆漆好(最先进的最常用的防腐措施。)屁颠屁颠的交给了契丹,声称敢斩杀契丹使者的叛臣已经拿下,请契丹父皇过目。(未完待续)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83912/2133105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