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郭威收权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上岸(gl)、无双局(1v2 父子丼)、无限流之夜晚来敲门(np)、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被强取豪夺的恶毒女配(np强制)、皆其靡也(剧情nph)、《觊觎(女S男M,np)》、【星际abo】洛希极限(H)、两小无猜(校园1v1,高H)、
郭威虽然当了皇帝,但是我们也知道,那时候的皇帝对于下面藩镇的控制力度还是很低的,但是皇帝对于朝廷的控制还是比较强,这一点也是历朝历代的皇帝不愿意放手的,地方上的事情可以先缓一缓,但是中央一定要牢牢掌握在手中。
郭威其实也想改变自从唐朝以来地方和中央若即若离的这种状况,他也想搞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但是力不从心,对于外面的藩镇还是没有什么好办法,而他当时能做的,也是最紧要的就是先掌握了中央的权力的再说,要是中央的权力都掌握不了,那要是再去说什么平定藩镇,就显得有点浮夸了。
一般而言,皇帝特别是郭威这种真刀真枪打下江山的皇帝,对于中央的控制权都是很强的,不过到了郭威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意外,朝政一度被权臣们把持,这并不是郭威不够强势,也不是权臣能力有多高,在郭威眼里仅仅就是因为关系不错,下不去手而已,但是历来权力是最无情的,最终郭威还是为了权力荡平了这些阻挠他独掌大权的存在。
这里面影响郭威皇帝存在感的两个人物,都姓王,一个叫王峻,一个叫王殷,咱们来分别认识一下。
王峻,字秀峰,他的父亲是个政府里面搞音乐的,所以王峻小时候也是聪明伶俐,嗓子好,家学渊源,唱曲非常好听。
在后梁的时候,有个叫张筠的,他见到了王峻,觉的这小孩子聪明伶俐。还算是不错,于是就把他呆在了身边,没事给自己唱几嗓子,解解闷。
可是好景不长,李存勖拿下了河北,当时在河北当官的张筠无奈之下只好回到了中原,在中原在京城,那时候朱友贞的宠臣就是赵岩,而张俊也知道想要在中原生活得好好的,那就要讨好赵岩。
所以他和赵岩之间也是相互拜访,有一次,赵岩到了张筠府上,张浚把王峻叫了出来,让他给赵岩唱曲,结果赵岩一看王峻长的机灵,而且声音很好,于是就夸了几句。
张筠也是人精,一看就知道赵岩挺喜欢王峻的,于是就大手一挥把王峻送给了赵岩。
从此王峻就开始跟着赵岩,平心而论,虽然赵岩当官不咋地,执政也是乱七八糟的,但是他对王峻还真是没话说,平时吃喝用度什么都不缺,而且还有赏赐啥的,总之再跟着赵岩这几年,他算是过了几天的好日子。
但是还是好景不长,李存勖灭亡了后梁,赵岩因为名声太差,结果被诛灭了九族,而王峻仅仅是赵岩家的一个小仆人,所以没有算在内,活了一命,但是他的依仗赵岩已经死了,于是他的生活再次陷入了困顿之中,虽然这期间他曾经依附在其他的人家,靠着一口金嗓子,也算是饿不死,但是却不是长久之计。
后来他又投靠了后唐的权臣张延朗,这个张延朗咱们也知道,李从珂一朝的权臣,也是李从珂政治集团的主要人员之一,主要负责财政方面的事情,这一点咱们已经说过了。
虽然王峻投靠了她,但是说实话张延朗对于王峻并不好,但是王峻已经满足了。只要是有一个能吃能喝的地方,顺便冬天还能不挨冻的地方,他已经很满足了,所以也没有计较什么。于是就张延朗家准备长住了。
但是很遗憾,在五代最难得就是相安无事平平安安的活一辈子,不久石敬瑭南下,打败了李从珂,作为李从珂集团的主要成员,张延朗也被石敬瑭杀死了。
但是这一次石敬瑭并没有准备放过张延朗的仆人们,当然并不是要杀死他们,而死要送人,刘知远那时候功劳不小,于是石敬瑭就把张延朗家里的财产和仆人啥的全部送给了刘知远,所以王峻又开始跟着刘知远混日子。
可能有人会觉得作为一个货物送来送去,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啊,但是有时候,这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机遇,最起码对于王峻来说就是一个机遇。
之前它的第一任主人张筠,就是看他聪明伶俐。而他的第二代主人赵岩,虽然对他不错,但是他也仅仅是个唱曲的,他的第三代主人张延朗对他则是不管不顾,可能就不知道他府上有这样一个小唱曲的。
可是等到他跟着刘知远之后,他开始发达了,此时的他不仅仅是一个唱曲的,在刘知远的身边还是一个幕僚文员的身份,逐渐开始受到了重用。
等到刘知远当了皇帝,王峻也就水涨船高真正的开始发达了,可能当时他在赵岩死后到处流浪的时候,没有想到他还有这么一天。
后来刘承佑当了皇帝,就爆发了有名的三镇之乱,在这里王峻很幸运和郭威走到了一起,郭威是元帅,王峻就是监军,这两个人配合的十分的默契,所以很快王峻的脸上就被刘承佑贴上了郭党的标签。
王峻成功的抱住了郭威的大腿,但是他也付出了代价。就在刘承佑准备诛杀权臣的时候,郭威和王峻都在他的名单中,后来郭威造反,刘承佑在李业等人忽悠下,将郭威和王峻的家人全部都杀死了,一了百了。
这样一来王峻算是和郭威有了共同语言,而且当时郭威能够占据中原,这里面王峻出力还是很大的,所以等到郭威进入了中原,王峻的好日子就来了。
一开始郭威是监国的身份,名义上主权的还是皇太后,可是就在这时候,郭威就直接下令封王峻为枢密使,这完全展示了郭威对于王峻的信任和重视。
等到郭威正式当了皇帝,又是一系列的荣誉官衔全部给了王峻,这待遇说实话已经很不错了,作为一个唱曲的,现在混到了这一步,也算是不容易。
我们说王峻是一个影响郭威控制中央,限制郭威皇权的家伙,这都是在他的后期,一开始的时候,他也是很不错,那时候后周面临着各方面的威胁,王峻和郭威还能众志成城,一起为了后汉而努力,但是等到大局稳定的时候,他们内部的矛盾就开始爆发了出来。
王峻因为和郭威一起从头干起的,他们两个那是共过患难的,而且家里人都被刘承佑同时杀死了,所以就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所以郭威从来没有把王峻当成自己的臣子,而是当成一个好朋友。
郭威从来不叫王峻的名字也不叫他的官职,因为王峻比郭威大上两岁,所以郭威都是叫王峻为兄,这可是超越一般的礼遇,这显示的是郭威作为一个皇帝对于王峻的宠幸。要是一个聪明人,就应该知道,君是君臣是臣,皇帝可以不拿你当臣子,但是臣子不能拿皇帝不当皇帝,就算是关系再好,也不能跨越这一个警戒线,谁不知好歹的跨越了,那就是死路一条。
可王峻偏偏就尝试一下,虽然现在郭威当皇帝,但是他觉得郭威这个皇位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且他觉得这国家这一片江山是他和郭威一起打下了,那么这片江山是郭威的但是更是他的。
所以他一向都是以匡扶天下为己任,不管大事小事都要插上一手,很多事情他都要有决定权,但是皇权的权威性就在于决定权,要是皇帝说话不算话,那也就没有人把皇权当回事了。
但是王峻追求的就是他说话要比皇帝郭威说话还要管用,这是公然的对皇权挑战,要是要好果子吃,那才怪了。
平时郭威和大臣们还有王峻在一起商量事情,要是最终的结果和王峻提议的一样,符合他的心思,那王峻就喜形于色,要是他的提议被否决了,在朝堂上,在郭威面前就敢直接翻脸,而且话说也没顾忌,他就觉得郭威之前和和他是同僚,就算是现在当了皇帝,他和郭威之间的关系,还是不会变的。
其实王峻还是没有大智慧,不少人评价他,说他才能一般,没有大局观,没有政治智慧,能够当上一国执政那是运气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
虽然王峻没事总爱挑衅一下皇权,但是郭威还是没打算和他一般见识,因为王峻在他看来还是一个可用之才,而且他们之前在一起彼此之间脾气也都明白,而且郭威也觉得,只要是他在位,那么王峻就在他的掌握之中,所以也没有准备动他。
后来就发生了刘崇勾结契丹,又认了个耶律述律这个小叔叔,一起南下进攻晋州和绛州,当时郭威最信任的就是王峻,所以毫无疑问的,王峻被郭威派去击退后汉军,但是这一次可以说让郭威彻底看清了王峻这个人。
王峻在半路上不走了,也不主动出击,就是等着契丹方面断了粮,下了雪,后勤跟不上,他就取了个巧,捡了个便宜,把契丹和后汉军赶走了,其实根本没有发生什么大战,自然他也没有什么功劳。
甚至后来契丹和后汉大军撤走的时候,王峻竟然还不敢追击,结果白白错过了歼灭北汉大军的好机会。
这件事之后,郭威对于王峻开始失望了,后来慕容彦超造反,郭威派去的是曹英,但是从晋州前线跑回来的王峻觉得自己在晋州没有立功,于是就想着是不是在这里还能再立一功。
所以就给郭威说,曹英年纪大了,没有冲劲,作为攻城的大将有点不太合适,随后就提出他自己还是很合适的人选,希望郭威能够让他去围攻慕容彦超。
但是郭威在上一次派王峻反击北汉和契丹的战役中,已经对王峻失望了,于是最终还是御驾亲征。
而王峻的待遇就是随驾,不过虽然是个随驾,但是还是立了个功劳的,而这件事之后,王峻就觉得郭威可能不信任他了,于是就搞了一出辞职,来试探一下郭威,但是王峻提前给地方的那些藩镇写信,让他们继续支持自己。
结果这一下子把郭威搞的昏头转向的,不知道为什么这好好的王峻要辞职不干,于是就下诏让王峻赶紧来上班。
但是王峻就是不接受,郭威连着下了好几道诏令,王峻还是不来,郭威也不生气,又派人去请王峻,还放出话:“要是王峻不在上班,我就亲自去请他。”
这句话算是让王峻试出了郭威的心思,现在郭威这样表态,这说明,郭威还是信任他的,所以他也就没有再拿架子,就去上班了。但是他上班之后,还是之前那个样子。
要是王峻仅仅挑战一下郭威的皇权,看在老熟人的面子上,郭威也不想和王峻计较。但是王峻还干了其他的事情,尤其是触及到了郭威的底线。
柴荣是郭威的养子,当时差荣在外面当官,有时候想郭威想让柴荣进京,见一面,但是王峻却是百般阻挠,原因就是朝荣雄才大略,英明神武,这让智商一般的王峻有一种掌控不了的感觉,所以他对于柴荣十分的防备。
后来王峻又要青州平卢节度使,郭威看这都是老关系,于是也就同意了,但是心里对于王峻已经开始有点反感了,他觉得王峻不知道好歹,也不知道满足,但是这些事情,还没有触及到郭威的底线。
但是随后的一件事,让郭威忍不住了,王峻开始插手宰相的任命,这件事算是触及到了郭威的底线,也算是一个导火索,将郭威对于王峻长久以来的不满全部引了出来。郭威爆发了。
郭威哭了,郭威找了冯道,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对冯道说道:“王峻欺负我,我不能忍了,他是要除尽朕的左右僚臣,去掉朕的羽翼。朕的儿子在外,他总是阻挠不让进京,好不容易来一次他也怨恨不已,哪有当了枢密使,又兼宰相还强要重镇做节度使,不过我还是给他了,随他意愿,但他还不满足,如此目无君主的人,你们说谁能忍受!。”
冯道对着这样的事情,他的一个生存哲学那就是跟着实力强大的人物,他是一个很有政治智慧的人物,所以他就劝郭威把王峻贬官,但是不要杀死他。
不久,就被郭威贬到了商州做司马,这个商州司马原本是王峻留给他的一个政敌的,这个人叫做赵上交,负责科举考试,因为王峻打招呼他让照顾一个考生,但是那个考生却落榜了,所以王峻很生气,就想要把赵上交贬官,但是没想到他给郭威提了一下,结果郭威记住了这个地方,最后让他到了商州做一个小司马。
后来到了商州的王峻回想自己干过的事情,或许会脸红吧,或许会觉得过分,会觉得对不起郭威吧,但是已经晚了,不久王峻就在忧疾中死去了。
再说说王殷,王殷的出身和王峻的产不多,也算是一个小官家族,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郡县里的小官,他长得比较威武,体型庞大,所以小时候也是被家里开始教授刀枪棍棒,因为他的爷爷就是一个教头。
他参军后,屡立战功,不久就被封为刺史,这个时候包括此后很长时间王殷的名声都是非常好的,因为王殷作为谦虚恭敬,更重要的事孝顺,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只要是孝顺的人,那人品应该都不会差,而且上位者在用人的时候,有时候有时候在意的并不是这个人的能力,而是这个人的人品。
据说王殷那时候要是交了朋友,就先和他母亲说一下,只有他的母亲同意,他才和别人做个小伙伴,一起快乐的玩耍。
等到王殷做了刺史,还是这样,他对于他的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恭敬,他因为是个武夫,做事在执政的过程中,难免发生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是他的母亲知道了。就一定让他站在堂前,然后用棍子打王殷,王殷一句话都不说。
石敬瑭当了皇帝,想要让它入朝为官,或者到外地当刺史也行,但是他那时候正在守孝,就没同意,后来石重贵登基,王殷守孝期也满了,于是就出来当官,主要负责禁军,也算是石重贵的心腹。
后来刘知远进入中原,讨伐杜重威,王殷立功了,再加上后来契丹南下,于是就让王殷到了澶州,后来刘承佑想要杀死郭威和王峻,就找到了澶州主帅李洪义,但是李洪义觉得不一定成功,于是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王殷,王殷一听就和李洪义一起投靠了郭威,随后郭威起兵反汉,建立了大周。
郭威当了皇帝,对于王殷这个最先投靠的人物,奖赏非常多,封为天雄军节度使,中书门下同平章事,而且黄河以北军队全部交由王殷长官,充分表现了郭威对他的信任。
这个这家伙有个毛病,就是贪财,这让郭威对他很不满,曾经批评他:“河北府库里的东西,还有很多吧,你和国家那都是一体的,国家的就是你的,你需要的话直接拿就行了,何苦搜刮百姓呢?”
后来又有人在郭威面前说王殷的坏话,所以郭威对王殷的感官非常差,心里对他的忠诚度也有点怀疑。
不久,太祖要搞一个祭天仪式,王殷作为藩镇要进京朝见,但是王殷非常高调,到哪里都是几百个荷枪实弹的精锐护卫跟着,而且还非常的专横,这然很多人都不放心,那时候的郭威身体也不好,也生病了,很多人觉得王殷有可能对郭威不利。
于是就劝郭威干掉王殷,郭威已经干掉了更为亲近的王峻,此时一个王殷要是敢挑战他的权威,必然也是要被干掉的,不久郭威召见王殷,趁机抓住了她,原本想将他流放,但是刚走出城,很多大臣还是不放心,就又劝郭威永绝后患,于是出了城王殷就被杀死了。
王峻的贬官,那是因为他自我定位不清晰,政治智慧不高,没有大局观,而且能力也很一般。王殷的死,因为他为人比较跋扈专横,不懂得低调才是王道的道理,结果无端遭到了猜忌,被砍了脑袋。
但是这两个人都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挑衅皇权,这在封建社会,那是绝对不允许的,诛杀这两个家伙。也算是郭威为了加强皇权的一次收权活动吧。(未完待续)
郭威其实也想改变自从唐朝以来地方和中央若即若离的这种状况,他也想搞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但是力不从心,对于外面的藩镇还是没有什么好办法,而他当时能做的,也是最紧要的就是先掌握了中央的权力的再说,要是中央的权力都掌握不了,那要是再去说什么平定藩镇,就显得有点浮夸了。
一般而言,皇帝特别是郭威这种真刀真枪打下江山的皇帝,对于中央的控制权都是很强的,不过到了郭威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意外,朝政一度被权臣们把持,这并不是郭威不够强势,也不是权臣能力有多高,在郭威眼里仅仅就是因为关系不错,下不去手而已,但是历来权力是最无情的,最终郭威还是为了权力荡平了这些阻挠他独掌大权的存在。
这里面影响郭威皇帝存在感的两个人物,都姓王,一个叫王峻,一个叫王殷,咱们来分别认识一下。
王峻,字秀峰,他的父亲是个政府里面搞音乐的,所以王峻小时候也是聪明伶俐,嗓子好,家学渊源,唱曲非常好听。
在后梁的时候,有个叫张筠的,他见到了王峻,觉的这小孩子聪明伶俐。还算是不错,于是就把他呆在了身边,没事给自己唱几嗓子,解解闷。
可是好景不长,李存勖拿下了河北,当时在河北当官的张筠无奈之下只好回到了中原,在中原在京城,那时候朱友贞的宠臣就是赵岩,而张俊也知道想要在中原生活得好好的,那就要讨好赵岩。
所以他和赵岩之间也是相互拜访,有一次,赵岩到了张筠府上,张浚把王峻叫了出来,让他给赵岩唱曲,结果赵岩一看王峻长的机灵,而且声音很好,于是就夸了几句。
张筠也是人精,一看就知道赵岩挺喜欢王峻的,于是就大手一挥把王峻送给了赵岩。
从此王峻就开始跟着赵岩,平心而论,虽然赵岩当官不咋地,执政也是乱七八糟的,但是他对王峻还真是没话说,平时吃喝用度什么都不缺,而且还有赏赐啥的,总之再跟着赵岩这几年,他算是过了几天的好日子。
但是还是好景不长,李存勖灭亡了后梁,赵岩因为名声太差,结果被诛灭了九族,而王峻仅仅是赵岩家的一个小仆人,所以没有算在内,活了一命,但是他的依仗赵岩已经死了,于是他的生活再次陷入了困顿之中,虽然这期间他曾经依附在其他的人家,靠着一口金嗓子,也算是饿不死,但是却不是长久之计。
后来他又投靠了后唐的权臣张延朗,这个张延朗咱们也知道,李从珂一朝的权臣,也是李从珂政治集团的主要人员之一,主要负责财政方面的事情,这一点咱们已经说过了。
虽然王峻投靠了她,但是说实话张延朗对于王峻并不好,但是王峻已经满足了。只要是有一个能吃能喝的地方,顺便冬天还能不挨冻的地方,他已经很满足了,所以也没有计较什么。于是就张延朗家准备长住了。
但是很遗憾,在五代最难得就是相安无事平平安安的活一辈子,不久石敬瑭南下,打败了李从珂,作为李从珂集团的主要成员,张延朗也被石敬瑭杀死了。
但是这一次石敬瑭并没有准备放过张延朗的仆人们,当然并不是要杀死他们,而死要送人,刘知远那时候功劳不小,于是石敬瑭就把张延朗家里的财产和仆人啥的全部送给了刘知远,所以王峻又开始跟着刘知远混日子。
可能有人会觉得作为一个货物送来送去,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啊,但是有时候,这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机遇,最起码对于王峻来说就是一个机遇。
之前它的第一任主人张筠,就是看他聪明伶俐。而他的第二代主人赵岩,虽然对他不错,但是他也仅仅是个唱曲的,他的第三代主人张延朗对他则是不管不顾,可能就不知道他府上有这样一个小唱曲的。
可是等到他跟着刘知远之后,他开始发达了,此时的他不仅仅是一个唱曲的,在刘知远的身边还是一个幕僚文员的身份,逐渐开始受到了重用。
等到刘知远当了皇帝,王峻也就水涨船高真正的开始发达了,可能当时他在赵岩死后到处流浪的时候,没有想到他还有这么一天。
后来刘承佑当了皇帝,就爆发了有名的三镇之乱,在这里王峻很幸运和郭威走到了一起,郭威是元帅,王峻就是监军,这两个人配合的十分的默契,所以很快王峻的脸上就被刘承佑贴上了郭党的标签。
王峻成功的抱住了郭威的大腿,但是他也付出了代价。就在刘承佑准备诛杀权臣的时候,郭威和王峻都在他的名单中,后来郭威造反,刘承佑在李业等人忽悠下,将郭威和王峻的家人全部都杀死了,一了百了。
这样一来王峻算是和郭威有了共同语言,而且当时郭威能够占据中原,这里面王峻出力还是很大的,所以等到郭威进入了中原,王峻的好日子就来了。
一开始郭威是监国的身份,名义上主权的还是皇太后,可是就在这时候,郭威就直接下令封王峻为枢密使,这完全展示了郭威对于王峻的信任和重视。
等到郭威正式当了皇帝,又是一系列的荣誉官衔全部给了王峻,这待遇说实话已经很不错了,作为一个唱曲的,现在混到了这一步,也算是不容易。
我们说王峻是一个影响郭威控制中央,限制郭威皇权的家伙,这都是在他的后期,一开始的时候,他也是很不错,那时候后周面临着各方面的威胁,王峻和郭威还能众志成城,一起为了后汉而努力,但是等到大局稳定的时候,他们内部的矛盾就开始爆发了出来。
王峻因为和郭威一起从头干起的,他们两个那是共过患难的,而且家里人都被刘承佑同时杀死了,所以就有点惺惺相惜的感觉,所以郭威从来没有把王峻当成自己的臣子,而是当成一个好朋友。
郭威从来不叫王峻的名字也不叫他的官职,因为王峻比郭威大上两岁,所以郭威都是叫王峻为兄,这可是超越一般的礼遇,这显示的是郭威作为一个皇帝对于王峻的宠幸。要是一个聪明人,就应该知道,君是君臣是臣,皇帝可以不拿你当臣子,但是臣子不能拿皇帝不当皇帝,就算是关系再好,也不能跨越这一个警戒线,谁不知好歹的跨越了,那就是死路一条。
可王峻偏偏就尝试一下,虽然现在郭威当皇帝,但是他觉得郭威这个皇位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而且他觉得这国家这一片江山是他和郭威一起打下了,那么这片江山是郭威的但是更是他的。
所以他一向都是以匡扶天下为己任,不管大事小事都要插上一手,很多事情他都要有决定权,但是皇权的权威性就在于决定权,要是皇帝说话不算话,那也就没有人把皇权当回事了。
但是王峻追求的就是他说话要比皇帝郭威说话还要管用,这是公然的对皇权挑战,要是要好果子吃,那才怪了。
平时郭威和大臣们还有王峻在一起商量事情,要是最终的结果和王峻提议的一样,符合他的心思,那王峻就喜形于色,要是他的提议被否决了,在朝堂上,在郭威面前就敢直接翻脸,而且话说也没顾忌,他就觉得郭威之前和和他是同僚,就算是现在当了皇帝,他和郭威之间的关系,还是不会变的。
其实王峻还是没有大智慧,不少人评价他,说他才能一般,没有大局观,没有政治智慧,能够当上一国执政那是运气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
虽然王峻没事总爱挑衅一下皇权,但是郭威还是没打算和他一般见识,因为王峻在他看来还是一个可用之才,而且他们之前在一起彼此之间脾气也都明白,而且郭威也觉得,只要是他在位,那么王峻就在他的掌握之中,所以也没有准备动他。
后来就发生了刘崇勾结契丹,又认了个耶律述律这个小叔叔,一起南下进攻晋州和绛州,当时郭威最信任的就是王峻,所以毫无疑问的,王峻被郭威派去击退后汉军,但是这一次可以说让郭威彻底看清了王峻这个人。
王峻在半路上不走了,也不主动出击,就是等着契丹方面断了粮,下了雪,后勤跟不上,他就取了个巧,捡了个便宜,把契丹和后汉军赶走了,其实根本没有发生什么大战,自然他也没有什么功劳。
甚至后来契丹和后汉大军撤走的时候,王峻竟然还不敢追击,结果白白错过了歼灭北汉大军的好机会。
这件事之后,郭威对于王峻开始失望了,后来慕容彦超造反,郭威派去的是曹英,但是从晋州前线跑回来的王峻觉得自己在晋州没有立功,于是就想着是不是在这里还能再立一功。
所以就给郭威说,曹英年纪大了,没有冲劲,作为攻城的大将有点不太合适,随后就提出他自己还是很合适的人选,希望郭威能够让他去围攻慕容彦超。
但是郭威在上一次派王峻反击北汉和契丹的战役中,已经对王峻失望了,于是最终还是御驾亲征。
而王峻的待遇就是随驾,不过虽然是个随驾,但是还是立了个功劳的,而这件事之后,王峻就觉得郭威可能不信任他了,于是就搞了一出辞职,来试探一下郭威,但是王峻提前给地方的那些藩镇写信,让他们继续支持自己。
结果这一下子把郭威搞的昏头转向的,不知道为什么这好好的王峻要辞职不干,于是就下诏让王峻赶紧来上班。
但是王峻就是不接受,郭威连着下了好几道诏令,王峻还是不来,郭威也不生气,又派人去请王峻,还放出话:“要是王峻不在上班,我就亲自去请他。”
这句话算是让王峻试出了郭威的心思,现在郭威这样表态,这说明,郭威还是信任他的,所以他也就没有再拿架子,就去上班了。但是他上班之后,还是之前那个样子。
要是王峻仅仅挑战一下郭威的皇权,看在老熟人的面子上,郭威也不想和王峻计较。但是王峻还干了其他的事情,尤其是触及到了郭威的底线。
柴荣是郭威的养子,当时差荣在外面当官,有时候想郭威想让柴荣进京,见一面,但是王峻却是百般阻挠,原因就是朝荣雄才大略,英明神武,这让智商一般的王峻有一种掌控不了的感觉,所以他对于柴荣十分的防备。
后来王峻又要青州平卢节度使,郭威看这都是老关系,于是也就同意了,但是心里对于王峻已经开始有点反感了,他觉得王峻不知道好歹,也不知道满足,但是这些事情,还没有触及到郭威的底线。
但是随后的一件事,让郭威忍不住了,王峻开始插手宰相的任命,这件事算是触及到了郭威的底线,也算是一个导火索,将郭威对于王峻长久以来的不满全部引了出来。郭威爆发了。
郭威哭了,郭威找了冯道,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对冯道说道:“王峻欺负我,我不能忍了,他是要除尽朕的左右僚臣,去掉朕的羽翼。朕的儿子在外,他总是阻挠不让进京,好不容易来一次他也怨恨不已,哪有当了枢密使,又兼宰相还强要重镇做节度使,不过我还是给他了,随他意愿,但他还不满足,如此目无君主的人,你们说谁能忍受!。”
冯道对着这样的事情,他的一个生存哲学那就是跟着实力强大的人物,他是一个很有政治智慧的人物,所以他就劝郭威把王峻贬官,但是不要杀死他。
不久,就被郭威贬到了商州做司马,这个商州司马原本是王峻留给他的一个政敌的,这个人叫做赵上交,负责科举考试,因为王峻打招呼他让照顾一个考生,但是那个考生却落榜了,所以王峻很生气,就想要把赵上交贬官,但是没想到他给郭威提了一下,结果郭威记住了这个地方,最后让他到了商州做一个小司马。
后来到了商州的王峻回想自己干过的事情,或许会脸红吧,或许会觉得过分,会觉得对不起郭威吧,但是已经晚了,不久王峻就在忧疾中死去了。
再说说王殷,王殷的出身和王峻的产不多,也算是一个小官家族,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郡县里的小官,他长得比较威武,体型庞大,所以小时候也是被家里开始教授刀枪棍棒,因为他的爷爷就是一个教头。
他参军后,屡立战功,不久就被封为刺史,这个时候包括此后很长时间王殷的名声都是非常好的,因为王殷作为谦虚恭敬,更重要的事孝顺,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只要是孝顺的人,那人品应该都不会差,而且上位者在用人的时候,有时候有时候在意的并不是这个人的能力,而是这个人的人品。
据说王殷那时候要是交了朋友,就先和他母亲说一下,只有他的母亲同意,他才和别人做个小伙伴,一起快乐的玩耍。
等到王殷做了刺史,还是这样,他对于他的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恭敬,他因为是个武夫,做事在执政的过程中,难免发生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是他的母亲知道了。就一定让他站在堂前,然后用棍子打王殷,王殷一句话都不说。
石敬瑭当了皇帝,想要让它入朝为官,或者到外地当刺史也行,但是他那时候正在守孝,就没同意,后来石重贵登基,王殷守孝期也满了,于是就出来当官,主要负责禁军,也算是石重贵的心腹。
后来刘知远进入中原,讨伐杜重威,王殷立功了,再加上后来契丹南下,于是就让王殷到了澶州,后来刘承佑想要杀死郭威和王峻,就找到了澶州主帅李洪义,但是李洪义觉得不一定成功,于是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王殷,王殷一听就和李洪义一起投靠了郭威,随后郭威起兵反汉,建立了大周。
郭威当了皇帝,对于王殷这个最先投靠的人物,奖赏非常多,封为天雄军节度使,中书门下同平章事,而且黄河以北军队全部交由王殷长官,充分表现了郭威对他的信任。
这个这家伙有个毛病,就是贪财,这让郭威对他很不满,曾经批评他:“河北府库里的东西,还有很多吧,你和国家那都是一体的,国家的就是你的,你需要的话直接拿就行了,何苦搜刮百姓呢?”
后来又有人在郭威面前说王殷的坏话,所以郭威对王殷的感官非常差,心里对他的忠诚度也有点怀疑。
不久,太祖要搞一个祭天仪式,王殷作为藩镇要进京朝见,但是王殷非常高调,到哪里都是几百个荷枪实弹的精锐护卫跟着,而且还非常的专横,这然很多人都不放心,那时候的郭威身体也不好,也生病了,很多人觉得王殷有可能对郭威不利。
于是就劝郭威干掉王殷,郭威已经干掉了更为亲近的王峻,此时一个王殷要是敢挑战他的权威,必然也是要被干掉的,不久郭威召见王殷,趁机抓住了她,原本想将他流放,但是刚走出城,很多大臣还是不放心,就又劝郭威永绝后患,于是出了城王殷就被杀死了。
王峻的贬官,那是因为他自我定位不清晰,政治智慧不高,没有大局观,而且能力也很一般。王殷的死,因为他为人比较跋扈专横,不懂得低调才是王道的道理,结果无端遭到了猜忌,被砍了脑袋。
但是这两个人都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挑衅皇权,这在封建社会,那是绝对不允许的,诛杀这两个家伙。也算是郭威为了加强皇权的一次收权活动吧。(未完待续)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83912/213310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