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兵指太原
推荐阅读:[综漫] 我,顶级coser,职业替身、[HP同人] 赫奇帕奇能有什么坏心眼呢、大王万年、霸球道、末世对照组:大佬带全系异能守护华夏、异界烧饼店、球神、雀定、雁南归、郡马是个药罐子、
这一次大决战的结局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刘崇必败,柴荣危急之中奋不顾身,最终带动后周大军一个个血性迸发,士气高昂,特别是周军和北汉军接触之后,北汉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悍,于是最终的结果就是北汉败亡。
这结局可以说是峰会路转,对于柴荣来说,那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是对于刘崇来说,这就是一个灾难。
刘崇逃了,但是他不甘心,他认为,这就是一时的战败,周兵并不是很强大,下一次只要他小心谨慎,他还能翻盘,他这一次失败不过是因为他粗心大意,小瞧了柴荣。
其实此时刘崇他还没看清他和柴荣之间的差距,,在这前这样危急的关头,能够做出柴荣那般决定的人,历史上很少,可以称得上凤毛麟角,而最终成功逆转局势的,更是没有,今天,要是把刘崇放在柴荣的位子上,估计刘崇早就败了。这就是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
所以此时刘崇的正确做法就是赶紧带着大军回到太原继续养精蓄锐,为河东保留一支生力军,要是把军队全部拼死在这里,那他就真的玩完了。
可是我们上面也说了,刘崇不信邪,他费尽心力,聚拢人马,他的三万大军,去掉战死的,一半都逃跑了,他身边不过是一万余人,他还想着能够和柴荣再拼一下。
在人数上面不占优势,刘崇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他就把希望寄托到了他这边的将士一个都能以一当二。
所以他没敢主动出击,而是选择以逸待劳,找了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等着柴荣大军的到来。
而柴荣也没让他失望,不久就带着大军到了,而这一次的柴荣的实力比之前还要强大不少,因为河阳节度使刘词来了,刘词到前线,那也是经过一番挣扎的,这还和樊爱能和何徽有关,咱们后面再说。
柴荣带着大军进军到刘崇驻扎的山涧,可能刘崇觉得他们在一个山涧里,这样一来山涧入口宽度有限,而且后方是平原,所以他认为这是一个易守难攻之地。
但是他却不明白,此时是双方交战,选择固守本身就显示出信心不足,士气必然受到影响,而且作为一个山涧谷地,这的确能算是一个险地,易守难攻没错,但是却也算是一个死地,因为一旦被围困,那么北汉军根本没有逃出去的希望。
而在谷地里面的北汉军,在地理位置上来说,也处于劣势,有谷地,那么周围就有高地,或者说是丘陵,这样一来反倒是给柴荣的后周大军提供了一个好的攻击场所。
而之前刘崇比较相信的山涧峡口,此时也没能发挥阻击后周军的作用,因为山口宽度有限,双方同时能够接触到的就这么点人,所以要是谁的士气高,说的单兵素质高,那么就能很快的占据峡口。
这一点肯定是北汉军不占优势,后周军一个如狼似虎,很快就进入了山谷内,而在高处的周军也对北汉军展开了狙杀。
这一战北汉军基本上死伤殆尽,北汉军方面丢下大量的尸体和物资之类的仓皇逃窜,而这里面的最搞笑的还是刘崇。
刘崇一看顶不住了,局势已经不可逆转了,他就算是不甘心,但是此时也就只能死心了,他不能落在柴荣的手中,不然的话他的北汉就完蛋了,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要是被抓住了,就算是柴荣不杀他,他也没脸活下去了。
于是刘崇找来了一身普通人的衣服,带着身边一些忠心的护卫,当成小股逃兵急忙逃出了战场,此时谁都不知道不声不响的刘崇已经逃了。
刘崇一路仓皇而逃,和当年风声鹤唳的苻坚基本上一模一样,一路上慌不择路,结果刘崇更悲剧的迷路了,此时可是北汉和后周的边境,要是迷路了跑错了地方到了后周的地盘,那么他可算是彻底完蛋了。
但是还好他不傻,他随便找了一个当地的百姓,让百姓为他带路,想要奔着北方的太原而去。
但是刘崇不傻,可是他找的这个百姓却是有点傻,当然也可能是刘崇太凶了,把人家吓着了,结果刘崇要求往北走,但是这个百姓却带着刘崇继续往西走,眼瞅着就要进入晋州和绛州境内了。
此时的刘崇越走越觉得不对劲,此时才发现自己竟然跑了几百里一直在往西面走,而且马上就要到晋州了。
这让刘崇很生气,但是更多的是恐惧,因为此时已经到了后周边境,他们这百十个骑兵随时可能被发现。
情急之下,刘崇一剑杀死了那个带错路的百姓,然后急忙骑着大马一路往东方方向跑去,这才是太原的方位。
不过也算是刘崇运气不错,他坐下的那匹契丹宝马,还真是顶用,结果驮着刘崇这个已经脱力的老头回到了太原城。
这一次刘崇算是死里逃生了,跑对了方向,死过一次的人对于生命值会更加的珍惜,刘崇自然也不例外,他对于救自己一命的那匹契丹宝马十分感激,于是就封他为“自在将军”享受三品官的待遇,这在我们看着有些荒谬胡闹,但是设身处地的想象,刘崇也算是不容易,对于一匹马重赏,更显示了刘崇的心虚和恐惧。
打了胜仗的柴荣也是一脸的喜气洋洋,这一次的战役对他而言也算是一场很关键的战争,是他当皇帝以来第一场战役,虽然过程惊险无比,但是局势却在他的手中发生惊天逆转,柴荣之名自从此战之后响彻天地,各地藩镇和诸侯全部再一次对于柴荣进行全新定位。
但是柴荣知道,这不是结束,仅仅是个开始,此时也打了胜仗,就有人要求赶紧回去吧,胜仗也打了,刘崇也逃了,契丹更是不敢露头了,现在应该撤兵回开封了吧。
但是柴荣却拒绝了大臣们的建议,而是准备继续北上进攻太原,这一下子满朝文武不淡定了,这刚刚打了一仗,都累得不行了,咋还能继续北上。
其实柴荣也不是自信心爆棚,更不是自高自大,而是他得到了一个消息,来自他岳父符彦卿的一个消息。
可能大家还记得,就在柴荣宣布亲征的时候,他曾派了两支队伍对于河东东部和西部进行骚扰,这里面在东部进行骚扰活动的就是天雄军节度使也就是柴荣的岳父符彦卿。
这边主战场刚刚打了胜仗,这边符彦卿就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北汉军民强烈要求前去解放他们。”
原来,符彦卿当时带着大军进入河东之后,也打了几仗,接着就被河东的百姓拦住了,百姓们强烈要求周兵解放他们。
原因就是刘崇的赋税很重,毕竟刘崇地盘不大,而且还要供奉契丹,再加上他养的兵也多,官员们工资发的少,搜刮自然也就严重,所以河东的百姓对于刘崇都没啥好感。
这些百姓们当场就对符彦卿表示,要是后周大军能够进入北汉,解放他们,进入晋阳,干掉刘崇,灭掉北汉,他们心甘情愿的愿意为后周大军提供粮草和军粮,愿意为大军提供后勤。这是真正的人民战争啊,在封建社会还真是不多见。
当时符彦卿就感动了,他就答应给柴荣提一提,让这些人再忍耐一些日子,不久就有大军前来解放他们。这些百姓靠谱,当即就把一些吃的喝的给符彦卿的军队送来了,让他们吃饱打刘崇。
柴荣原本的计划也是先回去再说,但是他听到符彦卿这个消息之后,心里就开始变了,俗话说得民心者的天下,现在毫无疑问刘崇不得民心,要是他打着解放北汉受苦受难的农民的口号,那他就是得民心者,这样一来,他讨伐北汉那就是人心所向,自然是无往不利。
于是柴荣决定休息几天之后,就开始带着大军进入太原,干掉刘崇,灭掉北汉。
他把他的想法和他的这些大将说了一下,结果他的这些大将没有一个支持他的,有的说粮草不足,有的说刚刚打了一个大仗,应该休息一下再打,还有的说咱们见好就收吧。
这又让性子急的柴荣不高兴了,他觉得之前自己在决定亲征的时候,没有人愿意支持他,没有人看好他,但是他不还是完成了惊天大逆转,刘崇三万大军损失殆尽,他取得了对北汉的重大胜利。
所以现在他再次被大臣们武将们反对,心里也没有多少的压力和负担,这些人反对的越激烈,就越让柴荣有一种一定要打个胜仗给这些小瞧自己的人看看,所以他最终还是凭借着皇帝的权威,强制下令各路大军不要来泽州了,而是全部前往太原,各路大军在太原城下会和。
其实此时的后周是不应该打这一仗的,表面上来看,那是因为北汉军粮草不足,而且军士体力消耗巨大,但是根本上却是刚刚恢复一点实力的大周,经不起长期的对外战争消耗,战争的压力让脆弱的大周国力很难承受。
但是柴荣最终还是选择了兵指太原。(未完待续)
这结局可以说是峰会路转,对于柴荣来说,那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是对于刘崇来说,这就是一个灾难。
刘崇逃了,但是他不甘心,他认为,这就是一时的战败,周兵并不是很强大,下一次只要他小心谨慎,他还能翻盘,他这一次失败不过是因为他粗心大意,小瞧了柴荣。
其实此时刘崇他还没看清他和柴荣之间的差距,,在这前这样危急的关头,能够做出柴荣那般决定的人,历史上很少,可以称得上凤毛麟角,而最终成功逆转局势的,更是没有,今天,要是把刘崇放在柴荣的位子上,估计刘崇早就败了。这就是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
所以此时刘崇的正确做法就是赶紧带着大军回到太原继续养精蓄锐,为河东保留一支生力军,要是把军队全部拼死在这里,那他就真的玩完了。
可是我们上面也说了,刘崇不信邪,他费尽心力,聚拢人马,他的三万大军,去掉战死的,一半都逃跑了,他身边不过是一万余人,他还想着能够和柴荣再拼一下。
在人数上面不占优势,刘崇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他就把希望寄托到了他这边的将士一个都能以一当二。
所以他没敢主动出击,而是选择以逸待劳,找了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等着柴荣大军的到来。
而柴荣也没让他失望,不久就带着大军到了,而这一次的柴荣的实力比之前还要强大不少,因为河阳节度使刘词来了,刘词到前线,那也是经过一番挣扎的,这还和樊爱能和何徽有关,咱们后面再说。
柴荣带着大军进军到刘崇驻扎的山涧,可能刘崇觉得他们在一个山涧里,这样一来山涧入口宽度有限,而且后方是平原,所以他认为这是一个易守难攻之地。
但是他却不明白,此时是双方交战,选择固守本身就显示出信心不足,士气必然受到影响,而且作为一个山涧谷地,这的确能算是一个险地,易守难攻没错,但是却也算是一个死地,因为一旦被围困,那么北汉军根本没有逃出去的希望。
而在谷地里面的北汉军,在地理位置上来说,也处于劣势,有谷地,那么周围就有高地,或者说是丘陵,这样一来反倒是给柴荣的后周大军提供了一个好的攻击场所。
而之前刘崇比较相信的山涧峡口,此时也没能发挥阻击后周军的作用,因为山口宽度有限,双方同时能够接触到的就这么点人,所以要是谁的士气高,说的单兵素质高,那么就能很快的占据峡口。
这一点肯定是北汉军不占优势,后周军一个如狼似虎,很快就进入了山谷内,而在高处的周军也对北汉军展开了狙杀。
这一战北汉军基本上死伤殆尽,北汉军方面丢下大量的尸体和物资之类的仓皇逃窜,而这里面的最搞笑的还是刘崇。
刘崇一看顶不住了,局势已经不可逆转了,他就算是不甘心,但是此时也就只能死心了,他不能落在柴荣的手中,不然的话他的北汉就完蛋了,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要是被抓住了,就算是柴荣不杀他,他也没脸活下去了。
于是刘崇找来了一身普通人的衣服,带着身边一些忠心的护卫,当成小股逃兵急忙逃出了战场,此时谁都不知道不声不响的刘崇已经逃了。
刘崇一路仓皇而逃,和当年风声鹤唳的苻坚基本上一模一样,一路上慌不择路,结果刘崇更悲剧的迷路了,此时可是北汉和后周的边境,要是迷路了跑错了地方到了后周的地盘,那么他可算是彻底完蛋了。
但是还好他不傻,他随便找了一个当地的百姓,让百姓为他带路,想要奔着北方的太原而去。
但是刘崇不傻,可是他找的这个百姓却是有点傻,当然也可能是刘崇太凶了,把人家吓着了,结果刘崇要求往北走,但是这个百姓却带着刘崇继续往西走,眼瞅着就要进入晋州和绛州境内了。
此时的刘崇越走越觉得不对劲,此时才发现自己竟然跑了几百里一直在往西面走,而且马上就要到晋州了。
这让刘崇很生气,但是更多的是恐惧,因为此时已经到了后周边境,他们这百十个骑兵随时可能被发现。
情急之下,刘崇一剑杀死了那个带错路的百姓,然后急忙骑着大马一路往东方方向跑去,这才是太原的方位。
不过也算是刘崇运气不错,他坐下的那匹契丹宝马,还真是顶用,结果驮着刘崇这个已经脱力的老头回到了太原城。
这一次刘崇算是死里逃生了,跑对了方向,死过一次的人对于生命值会更加的珍惜,刘崇自然也不例外,他对于救自己一命的那匹契丹宝马十分感激,于是就封他为“自在将军”享受三品官的待遇,这在我们看着有些荒谬胡闹,但是设身处地的想象,刘崇也算是不容易,对于一匹马重赏,更显示了刘崇的心虚和恐惧。
打了胜仗的柴荣也是一脸的喜气洋洋,这一次的战役对他而言也算是一场很关键的战争,是他当皇帝以来第一场战役,虽然过程惊险无比,但是局势却在他的手中发生惊天逆转,柴荣之名自从此战之后响彻天地,各地藩镇和诸侯全部再一次对于柴荣进行全新定位。
但是柴荣知道,这不是结束,仅仅是个开始,此时也打了胜仗,就有人要求赶紧回去吧,胜仗也打了,刘崇也逃了,契丹更是不敢露头了,现在应该撤兵回开封了吧。
但是柴荣却拒绝了大臣们的建议,而是准备继续北上进攻太原,这一下子满朝文武不淡定了,这刚刚打了一仗,都累得不行了,咋还能继续北上。
其实柴荣也不是自信心爆棚,更不是自高自大,而是他得到了一个消息,来自他岳父符彦卿的一个消息。
可能大家还记得,就在柴荣宣布亲征的时候,他曾派了两支队伍对于河东东部和西部进行骚扰,这里面在东部进行骚扰活动的就是天雄军节度使也就是柴荣的岳父符彦卿。
这边主战场刚刚打了胜仗,这边符彦卿就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北汉军民强烈要求前去解放他们。”
原来,符彦卿当时带着大军进入河东之后,也打了几仗,接着就被河东的百姓拦住了,百姓们强烈要求周兵解放他们。
原因就是刘崇的赋税很重,毕竟刘崇地盘不大,而且还要供奉契丹,再加上他养的兵也多,官员们工资发的少,搜刮自然也就严重,所以河东的百姓对于刘崇都没啥好感。
这些百姓们当场就对符彦卿表示,要是后周大军能够进入北汉,解放他们,进入晋阳,干掉刘崇,灭掉北汉,他们心甘情愿的愿意为后周大军提供粮草和军粮,愿意为大军提供后勤。这是真正的人民战争啊,在封建社会还真是不多见。
当时符彦卿就感动了,他就答应给柴荣提一提,让这些人再忍耐一些日子,不久就有大军前来解放他们。这些百姓靠谱,当即就把一些吃的喝的给符彦卿的军队送来了,让他们吃饱打刘崇。
柴荣原本的计划也是先回去再说,但是他听到符彦卿这个消息之后,心里就开始变了,俗话说得民心者的天下,现在毫无疑问刘崇不得民心,要是他打着解放北汉受苦受难的农民的口号,那他就是得民心者,这样一来,他讨伐北汉那就是人心所向,自然是无往不利。
于是柴荣决定休息几天之后,就开始带着大军进入太原,干掉刘崇,灭掉北汉。
他把他的想法和他的这些大将说了一下,结果他的这些大将没有一个支持他的,有的说粮草不足,有的说刚刚打了一个大仗,应该休息一下再打,还有的说咱们见好就收吧。
这又让性子急的柴荣不高兴了,他觉得之前自己在决定亲征的时候,没有人愿意支持他,没有人看好他,但是他不还是完成了惊天大逆转,刘崇三万大军损失殆尽,他取得了对北汉的重大胜利。
所以现在他再次被大臣们武将们反对,心里也没有多少的压力和负担,这些人反对的越激烈,就越让柴荣有一种一定要打个胜仗给这些小瞧自己的人看看,所以他最终还是凭借着皇帝的权威,强制下令各路大军不要来泽州了,而是全部前往太原,各路大军在太原城下会和。
其实此时的后周是不应该打这一仗的,表面上来看,那是因为北汉军粮草不足,而且军士体力消耗巨大,但是根本上却是刚刚恢复一点实力的大周,经不起长期的对外战争消耗,战争的压力让脆弱的大周国力很难承受。
但是柴荣最终还是选择了兵指太原。(未完待续)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83912/2133110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