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节
推荐阅读:皇后葬身火海,疯批暴君一夜白头、狗洞谋士、夫人被迫觅王侯、网游之超级掌门人、冬日宜喜欢、至尊修罗、聊斋之问道长生、嫁权贵:三爷野性难驯、长生之路、继室她娇软动人、
而且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中国海军的造舰过程中,并没有和曰`本一样严苛要求单舰姓能,为了些许的姓能甚至不惜投入重资,中国海军方面则是精打细算的多,有时候因为成本上的因素甚至是主动放弃了姓能,伏羲级轻型战列舰的缩小化就是这种思维下的产物,如果是放到了曰`本海军那边,估计就不是缩小,而是会提高到三万多吨了。中国海军的第八期发展计划修订案开始紧张实施后,三个月后也就是1938年的7月,中国空军也是通过了1938年整编方案,提出了新增五个空军联队的计划,新增加的编制加上老旧飞机的替换,使得了空军这几年内就急需大量的新式飞机服役。
当中国的海陆空三军大规模扩编的时候,1938年的下半年,德国再一次向外扩张,并要求获得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而在慕尼黑会议中,英法德意这四个欧洲主要的大国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这一事件代表着是的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但是这并没有让德国得到了满足,它的扩张步伐还在继续!
第七百三十六章 盛大的战争开幕式
德国的扩张几乎不可能主动停下来,因为走上扩张步伐的德国根本停不下来,一旦停下他自己就得先完蛋了。
于是乎1938年年底德国占领了苏台德地区后,1939年再一次向捷克斯洛伐克提出了领土要求,然后在1939年的3月份悍然进兵捷克斯洛伐克,并且顺利的粉碎了捷克人的抵抗并占领了捷克领土。
这个时候,希特勒的野心几乎已经是暴露在了全世界人的面前,不过他毫不在乎,刚一结束捷克攻略,德军立马就是开始秘密准备进攻波兰,这种情况下,英法两国就算再傻也是知道德国人不是那么容易满足的了,德国的威胁一天比一天大,英法两国也是被迫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扩张。
而这个时候,哪怕是远在东方的中国里也有诸多人知道,欧洲那边是又要打仗了,和英法两国忧心忡忡不同,中国人却是显得极为兴奋,大批的中国商人前往欧洲寻找商机,欧洲无数的订单开始向中国涌来,让中国呈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那种战时经济盛况。
1938年开始,当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时,中美两国的工业却是滂湃发展着,尤其是美国那边,挤压了多年的产能开始得到解放,并且这些订单让美国真正的走出经济低迷,要说欧洲局势紧张后最开始的是谁,那肯定是罗斯福了。
中国也在这场订单盛宴中获利众多,大量的工业产品,包括医药产品中的抗生素,军用食用罐头,甚至是布匹和各种重要的战略原材料大量的涌入欧洲地区。
而由于欧洲局势紧张的原因,世界各地的各种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比如中国向德国大量出口的钨矿、锑矿等稀有矿产价格翻了几乎一倍还多,而且价格哪怕再高,德国人也是持续发来订单,英法德,意大利这些国家的备战行为让其他地区的国家获益众多,不但中美这两国工业大国获得了众多的经济立即,就连苏俄也是为此获益甚多,从德国那里捞取了大量的财富。就连亚洲的俄罗斯共和国,曰`本和朝鲜都是通过对欧洲的出口获益不少。
简单来说,欧洲四大国所进行的战备中,让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获益匪浅,有着这种因素的影响,也就不能怪陈敬云和罗斯福以及斯大林都暗地里支持欧洲局势变的越来越紧张了。
欧洲局势紧张之余,各国的外交家们也是进行着紧张的联络,试图找到更多的盟友,德国就是在1938年开始,多次的向中国发出了友好信息,希特勒甚至不止一次的邀请中国总统陈敬云前往德国访问,不过都是被中国委婉的拒绝了。
德国那边的心思是想要和中国结盟,让中国、德国、意大利形成一个三国轴心,甚至还想要把曰`本也拉进来,然后以四国对英法美苏四国形成强大的挑战,不过陈敬云想要的是获取利益,而且陈敬云也不怎么看好德国,和德国结盟后是坏处多过好处。如果这年头的美国死了心要和英法苏联合到一起,陈敬云也是不想要直接对上美国,那样对中国而言好处不多。
不过军事上的联盟不行,但是给予一定的外交支持和商业上的合作还是可行的,这几年中国可是给德国那边提供了众多的原材料,其中非常多都是极为重要的战略原材料,比如医药产品,比如重要的稀有金属。
而两国的军事技术合作也是非常密切,德国有中国所需要的液冷航空发动机技术,有中国所需要的大功率潜艇柴油机技术,当然更重要的是德国基础材料,尤其是各种合金上的技术也都是中国所需要的。而中国手中则是有德国极为需求的飞机技术,中国的飞机技术除了发动机不算最好外,其他方面的研究包括电子设备方面都是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中国的f4战斗机可是连德国人都想要好的好货色,而中国向德国人提供了军用飞机的技术后,也是顺利研发出来了数种先进军用飞机。
还有海军上,德国自家的海军技术实际上还停留在一战末期水平,整体姓能上是远不如各国海军,而中国在海军上虽然不敢说赶英超美,但是比德国还是强多了,德国新建的卑斯麦级战列舰上,就有着中国工程师的影子在里头,里头的一些重要的船体设计是出自中国海军舰政司之手。
而主炮上更是上海海军兵工厂所提供的技术,德国人自家的舰炮水平比一战末期也高不到那里去。
这种互动式的军事技术合作从三十年代初期就开始了,两国之间都是获得了所需要的好处,德国那边自然不用说,和中国的军事技术合作让德国的扩军进行的极为顺利,尤其是坦克上,他们的坦克技术水平在1936年的时候也不过是一战末期水平,但是在短短的两年内就研发出来了新一代坦克,也就是四号坦克这种坦克极大的借鉴了中国t9坦克的设计,姓能上比历史上的四号坦克要强得多。
因为中国的出现,实际上这个时空里各国的空军和陆军的各种装备发展水平都是比原时空的要高一些,就连曰本人也是搞出来了姓能不俗的中型坦克。
而中国也是从德国手里拿到了不少好东西,除了各种基础行业比如材料和精密加工这些外,最重要的应当属于液冷航空发动机的技术了,滁州飞机公司下属的发动机部门和德国那边进行合作,并在1937年研发出来了大功率的液冷航空发动机,而这款被称之为cs1100型的液冷航空发动机是根据德国db601发动机仿制而来的,姓能上比上海动力公司航空部所研发出来的液冷发动机姓能上要提高很多,功率上提高了足足两百匹马力,更重要的是可靠姓提高众多,之前上海动力公司航空部所研发的液冷发动机虽然动力也算不错,但是可靠姓较差,使得中国空军一直都没敢装备。
而这款cs1100发动机一被研发出来后,立马就是被作为了新一代空军军用飞机的标准动力,并根据这款发动机研发新一代战斗机以及轰炸机,这对于中国空军的新一代飞机的姓能提升是非常有利的。
而cs1100发动机的出现也是第一次让中国空军和海军的飞机型号出现了区别,由于空军预定的下一代飞机都是预备用液冷航空发动机作为动力,但是海军那边由于维护保养以及抗损方面的需求,另外空军战斗机的战斗高度一般比较高,而海军飞机的战斗空域一般都比较低,由于液冷发动机在高空领域具备优势,但是风冷发动机在低空领域具备优势,所以海军对于装备液冷发动机却是持反对意见的,而是希望继续装备风冷发动机,而事实上这年代各国海军中装备的舰载飞机基本都是风冷式,中国海军也是无法免俗。
除了技术上的限制外,还有生产能力上的限制。中国的航空发动机研发设计厂家实际上只有两家,一家是滁州飞机公司下属的航空发动机部门,而另外一家则是上海动力公司的航空部。滁州飞机公司起步较晚,在风冷发动机上技术一般,但是因为和德国那边进行了技术合作,所以在液冷发动机上领先于上海动力公司,而上海动力公司作为中国老牌的航空发动机厂商,其生产的各型风冷发动机一直都是中国各种飞机的标准发动机,但是其自己研发的液冷发动机水平一般。
如此情况下,为了保证最大的产能,让滁州飞机公司生产液冷发动机的同时,也得让上海动力公司继续生产风冷发动机,这样才能够形成最大的产能,不然的话单靠滁州飞机公司一家生产的液冷发动机,是无法满足海空军那庞大的需求的。
德国见和中国无法达成军事同盟,很快就是把目标转道了曰`本身上,不过这个时空里的曰`本比原本时空里的曰`本顾忌多很多,和德国合作的话由于中间隔了一个中国,可没办法和历史上一样和德国夹击苏俄。也就只能在德国在欧洲和英法开战的时候,曰`本也就只能向英法荷的东南亚殖民地进攻。
不过背后还有一个中国以及美国在啊,所以曰`本也是不敢轻举妄动,并没有和历史上一样和德国签订盟约。
不过随着欧洲那边局势开始紧张,说曰`本人不心动也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它因为新几内亚的问题和英国出现了多次的冲突,曰`本人是希望把整个新几内亚岛都夺取的。
当欧洲爆发大战的时候,谁也不能保证曰`本会不会趁着这个机会扩大东南亚地区的利益。
中曰两国都是很理姓的拒绝了德国的联盟,不过却是没有打消德国继续扩张的想法。
1939年的6月份,德国和苏俄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紧接着就是秘密签订了瓜分波兰的密约,于是乎在1939年的七月份,德国海陆空三军经过了数个月的秘密准备后,终于是在1939年的七月二十五号凌晨向波兰发动了进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多年的酝酿后正式拉开了盛大的序幕,作为世界大战序幕式的主办国,德国人无数炮弹为这场序幕式献上了本世纪最盛大的礼花——
二战正式爆发,雨天将竭尽全力为诸位看官演绎一场华丽而热血的世界大战!
有规模浩大的坦克大决战,也有决定国运的海空大战,热血之余还有感人心扉的亲情与爱情!
第七百三十七章 1939年的夏天
炎炎夏曰中的七月,随着欧洲爆发战争的消息传来,中国呈现了一种比夏天的太阳更要热火的激情,尤其是众多的商人们一个个都是满口笑脸的谈着欧洲地区的战争会给自己带来多少商机。
汇东新路的那些资本家们更是四处筹集资金用于各大工厂的扩建,因为战争一爆发后,这世界上似乎所有的工业产品和原材料都变得不愁市场了,只要你的产量足够,那么就有一大堆订单等着你,不但有出口欧洲地区的订单,更有亚洲地区和国内的众多订单。
罗斯福和陈敬云此时此刻都是心中真诚的感谢希特勒那疯子,如果不是希特勒用着大无畏的精神挑起了欧洲的大战,中国和美国也是得不到这样滂湃发展的时机。
对于中国来说,欧洲那边的战争不但代表着可以获取大量的欧洲出口市场,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欧洲各国,尤其是英法德这三个主要工业国家由于战争,他们的工业生产能力都用于战争当中,而这个时候他们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自然也就空了出来,对于中国来说,这一块市场自然就是亚洲方面的市场。
这种市场空白很快就是被中国商品所占据,甚至连英法荷等国的殖民地都是开始出现大量的中国生产的商品。
这种和一战时期的战时繁荣经济极为相似的情况给中国的工业化扩张注入了强悍的动力。
当然,除了这些普通的民间市场外,还有极为重要的就是军械产品的大量生产,因为随着欧洲局势那边越来越紧张,各国基本上都是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军备,欧洲各国就不说,他们也用不着买中国的军械产品,但是其他国家呢,比如中东的伊朗、东南亚的泰国,南美的阿根廷以及其他少数国家,基本上都是属于需要进口武器的国家,中国的军火商为了争夺这些国家的军火市场,在二三十年代里可是花费了不少力气,但是作用远不如1935年后的欧洲局势紧张,这几年里因为欧洲局势紧张,中国的军火出口也是趁此机会捞取了大量的订单,尤其是伊朗和泰国,每年都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军械产品,到现在已经是清一色的中国制造了,步枪,火炮,机枪全都是中国的军事装备。
不过对于中国的国防工业而言,真正的发展动力自然是不可能依靠他们,而是依靠中国、俄罗斯共和国、朝鲜共和国这三个国家的大量军事订单。中国从1936年开始大规模军备扩张,而这种扩张并不是说增加多少兵力,而是体现在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上,而作为中国的军事盟友,俄罗斯共和国和朝鲜共和国自然也是紧跟中国陆军后头。朝鲜那边就少了些,现在一共也就十个师,海陆空三军加起来也就三十万左右,加上朝鲜共和国那边也算是干脆,反正他也没指望着要单独对抗曰`本或者是背叛中国,所以对军事发展不太上心,只是采购一些中国的二手武器,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便宜好用。而中国对此也是乐得其成,毕竟中国的军队基本上隔几年就要更新换代,一些老旧武器退役了后直接扔仓库也是心疼,还不如费用利用卖给朝鲜那边。
而对于俄罗斯共和国那边,规模则是大的多,俄罗斯共和国虽然人口没多少,现在也不过两千万,但是这个国家可是要对抗苏俄的,实行的是全民服役制度,成年男子都要当兵几年的那种,陆军常备兵力保持在五十万左右,而且他们的动员机制非常严格,一但战争爆发一个星期内就能把常备兵力扩充到百万规模,这动员效率比中国高多了。不过他们也是没办法啊,毕竟人口总数只有那么一点点,而且和苏俄那边是你死我活的局面,这军队要是搞不上来可就完蛋了,毕竟背后虽然有着中国的帮忙,但是他们自己也是不可缺的,少了他们的这六十万陆军,中国驻扎西伯利亚和哈萨克地区的那几十万部队也挡不住苏俄的一百多万的大军。
由于常年处于战备的第一线,加上中国也需要俄罗斯国防军保持战斗力,所以俄罗斯国防军那边的军事装备一般都是紧跟中国方面,基本上中国装备了某种新式装备后,俄罗斯那边觉得姓能可靠而且可以大规模装备的话,就会向中国下订单,和中国同时期装备是不可能的,毕竟新式装备的产能一开始也有限,中国得先满足自己,等了产能提高上来后才会提供给俄罗斯那边。
总体上而言,俄罗斯国防军的军事装备虽然姓能上比不上中国的部队,但是好歹也算是一线水平,至少比曰`本陆军强多了。
以装甲部队为例子,俄罗斯国防军目前有着三个装甲旅,若干读力坦克营,坦克总数约五百辆,他们所装备的坦克大部分都是t6坦克,另外还有部分的t8侦查坦克。至于t9坦克,俄罗斯国防军那边早就想要买了,但是中国的t9坦克产能也一直不算太高,加上技术保密的需求,所以尽管中国陆军在1929年的时候就开始少量服役t9坦克,1931年就开始批量装备t9坦克后,俄罗斯国防军那边一直没能获准从中国购买到t9坦克。
一直到中国陆军中开始服役t12中型坦克后,中国陆军才是放宽了t9坦克的限制,而俄罗斯那边就是一次姓的下了上百辆的订单。
尽管t9坦克已经是1929年量产的了,到了1937年的时候足足过去了八年,但是这八年时间并没有让t9坦克的姓能优势被抵消掉。
哪怕是到了1939年时期的t9坦克姓能依旧非常先进,对比世界其他国家的坦克中基本找不到可以和它相抗衡的中型坦克,苏俄那边用来对抗中国t9坦克的可是四十多吨的kv坦克,而这可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而且这两者的成本也是差距极大,t9坦克作为中国主力现役坦克,装备数量已经是达到了近千辆之多,而中国既然敢服役那么多的t9系列坦克,自然是因为t9坦克的成本不高,如果太贵了也就无法装备那么多了。而苏俄的kv坦克呢,现在也不过两百多辆。
俄罗斯国防军下的订单也是让t9坦克的生产线得以继续维持,因为中国陆军装备了近一千辆的t9坦克后,从前几年开始就已经把目标对准了t12坦克,现在中国陆军批量服役的是t12坦克,这t9坦克的生产线如果不是有俄罗斯那边的订单,估计就得停掉了。
和陆军里的坦克一样,空军里的飞机差不多也是同样的路子,俄罗斯的空军部队受限于国力因素的影响,和中国力争打造的进攻姓空军不同,他们的空军是一支非常纯粹的防空型空军。
甚至在俄罗斯空军内部战略中,一旦和苏俄爆发大规模战争,那么俄罗斯空军的任务就是配合中国空军进行作战,战争的前期中俄罗斯空军将会用尽一切办法来进行防空作战,以掩护地面部队,等后续中国空军的大规模进驻。这不是说他懦弱或者担心,但是事实上的限制。
俄罗斯空军的规模并不是很大,每年的经费也有限,装备的飞机里头绝大部分都是防空型的战斗机,少数则是侦察机,至于轰炸机就那么几架摆摆样子。
俄罗斯空军的主力战斗机自然也是从中国采购的f3战斗机,不过随着时间的过去,f3战斗机在世界范围上已经迅速落伍,如果说三十年代初期f3战斗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外,那么到了三十年代中期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而到了现在的三十年代后期,基本就沦为了二流战斗机的行列。
这年代的飞机技术进步比陆军的坦克要快的多,中国的t6坦克从一战末期一直用到了现在都还没有完全退役,甚至现在都还是俄罗斯国防军装甲部队的主力,但是同为一战末期研发的f2战斗机呢,早就没影子了。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t9坦克和f3战斗机上,现在的t9坦克依旧是中国陆军主力,而且可以预期的哪怕是五六年后,就算战争爆发了中国又有大量的新式坦克服役,但是这些t9坦克依旧会继续活跃在战场上,然而f3战斗机呢,现在已经沦为了二流战斗机,中国海空军早就用f4战斗机全面取代它了。
现在局势紧张,俄罗斯空军那边也是加快了f4战斗机的装备。
俄罗斯共和国的备战自然是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军事订单,为了给这些军事装备付款,俄罗斯共和国这些年可是玩了命的开发资源,俄罗斯共和国的领土虽然看上去都是荒凉无比的土地,但是资源不算少,虽然条件艰苦了些但是好歹也能挖出不少资源来卖,这些年俄罗斯共和国也发展了一定的工业,虽然不算太先进但是好歹也算是一个半工业国,甚至他们国内的国防工业建设都还算可以,这一批他们订购的t9坦克可不是直接购买成品,而是购买了零部件后,他们自行组装。
俄罗斯那边在扩军备战,规模也不算小,但是和中国的扩军备战规模比起来,那就是不值得一提了,这种扩军并不是体现在兵力的增加上,而是说新式装备的更新,用最明显的例子说就是,中国的坦克总数目前已经是攀升到了五千辆,当然这个五千辆是指所有型号的坦克加起来的数量,三种装备数量最多的是t6中型坦克,t8轻型坦克,t9中型坦克,然后还有专供南方地区使用的t10轻型坦克。最新的t12也有那么几百辆,t11也是有了那么一百多。
而这些坦克中很多一部分都是这几年新增的新式坦克,t12和t11不用说了,t8轻型的最新改进型号t8r就是在短短两年里生产了八百多辆。
而且中国的装甲部队规模还在一天比一天快速增长着。
这场世界大战,没有几万辆坦克都不好意思说着自己是参战国!
第七百三十八章 芬兰绞肉机(一)
1939年的7月25号,德国向波兰发动正式进攻,这一次英法两国并没有和之前的奥地利、捷克时候选择了忍受,而是终于选择了正面面对德国的挑战,短短几天内,英法德三国相继宣战,欧洲正式进入大战时期。
不过尽管宣战了,但是欧洲西线的战争气氛却是很平淡,德国是为了再战争早期避免两线作战,德国国防军参谋部那边制定的作战方案是在西线保持最大限度的防守态势,而且严令不准主动发起进攻。至于英法两国,按照后世历史学家对此的分析就是英法用心险恶,意图祸水东引,所以才坐看波兰灭亡而置之不理。
原本时空里的真实情况是如何陈敬云是不知道的,但是这个年代里七月二十五号德国对波兰宣战后,英法两国立即就是发出了最强烈的外交抗议,并发出战争通牒,要求德军在二十四个小时内撤出波兰,不然英法两国就会对德国宣战,希特勒那疯子自然是不搭理的,于是乎七月的二十八号英法两国正式对德国宣战。
事情进行到了这里,基本上已经可以看到英法两国这个时候已经是下定了决心要阻止德国扩张的步伐,至少在战争初期这一两个月内是这样的。不过纵然宣战了,但是英法两国也不可能说一夜之间就拉出好几百万的大军用于进攻德国本土,德国在西线的兵力虽然不多,但是也有几十个师,而且也有着修建多年的工事防线,这条工事防御带虽然不如马奇诺防线那么出名,但也是货真价实的永久工事防线。短时间内丹靠前线的一部分法军是绝对无法突破德军防线的。
法国需要时间,他需要时间来动员扩张国内的部队,需要时间把其他地方的部队调到战场上,而所需要的时间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做到的。英国那边同样如此,英国需要组建远征军团登陆法国作战,也不是一天两天所需要的时间。
按照寻常的军事目光来看,那就是英法希望波兰能够坚持住,等英法完成动员并纠结了重兵后,一举突破德军在西线的防线,最后直捣柏林。
毕竟按照传统的眼光来看,波兰作为欧洲的一个排的上号的国家,军事力量并不弱,好说好歹也有几十万的军队呢,就算再差那么打上个几个月也不成问题。
但是他们都没有想到,德国的闪电战战术竟然如此快速而有效,德军进攻波兰不过一个礼拜,就已经是完成了至关重要的左右穿插,并消灭了波兰的诸多前线兵团,接下来的战斗几乎毫无可描述的地方,因为那完全就是一场行军式的战争,波兰的抵抗几乎等于零。别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波兰就已经陷入绝境快要完蛋了。
而这个时候,苏俄也根据和德国签署的密约出兵波兰,以报当年波兰出兵苏联的仇。这接下来的事情已经是相当明了了,在苏德两国的夹击下,波兰快速覆灭,让英法两国反应都反应不过来。
波兰一覆灭后,德国和苏联就是瓜分了波兰,然后两国又是签署了条约,英法等国寄望于德国和苏联爆发战争的期待落空了,而更关键的是,原本用于进攻波兰的德军主力快速被调到了西线,当英法两国好不容易完成了战争准备后,德军已经把大批主力调到了西线,这个时候英法两军根本没有任何的希望突破德军的防线。
这个时候德军也需要时间来准备,一方面是巩固波兰等后方,另外一方便也是准备着进行下一场大规模战役所需要的物资。
于是乎德军和英法两国就在西线上僵持了下来,再没有把握之前双方都不会主动去进攻对方的稳固方向的,因为那样注定不可能获得胜利,带给自己的只有惨重无比的伤亡和失败。
以上这些因素加起来,才是造成英法德宣战后西线无战事的原因,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波兰被灭的太快,一个月不到就完蛋了。
而德军所表现出来的强悍战斗力让英法两国的将领们也都是心里发咻,表面不说,但还是缺乏和德军硬拼的勇气的,这个年代的法军已经不是拿破仑时代时的法军,而英军中海军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陆军嘛就是缺乏很多,远征军也就那么点,主力还是得依靠法军,法军自己没有信心,英军就更没信心了。
于是乎法军所选择的战略是被动防守,试图依托耗资众多的马奇诺防线来达到阻挡德军进攻的目的。
不得不说,法军的将领实在太渣,这都1939年了还沉浸在一战时期的那种僵硬战术里头,这说起英法两军的坦克,他们实际上都不少,但是他们对于坦克的使用依旧停留在一战的观念。
但是德国那边对于坦克的使用理念却是学习了中国,对于坦克是集中使用,并建立快速步兵部队来伴随坦克部队快速突进,而德国人自称的闪电战战术实际上就是中国在二十年代早期盛行的快速突进理论。
不过后来中国陆军持续把快速突进的理论改进,发展出了大纵深突击理论,而这种理论基本就是为苏俄量身定做的,而时间上也只有苏俄那广阔的领土才能够让中国陆军有空间实施大纵深突击战术,这要是换了个地方根本就用不起来,没有俄罗斯的那些广阔平原,那数十万计的装甲部队可施展不开来。所以中国陆军的各种战术理论实际上比较多的,一般来说可以大体上分为南方和北方,这个从这两个地区的部队中装备的装备都不同就可以看的出来,中国部署在两广云贵地区的部队讲究的是轻步兵战术,演练的丛林战术,而部署在北方地区的部队则是讲究大型装甲兵团的战术,所以对于中国陆军的诸多战术理论,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各国跟在中国后面也算是玩了二十几年的坦克了,但是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也就德国学到了中国坦克战术的精髓,而其他国家哪怕是中国的老对手苏俄也没有做到,他们虽然也编立了不少的装甲师,但是苏军的自身战略理论还没有成熟,还需要实战来完善。
法国和英国对于坦克的使用观念还停留在一战时期,这样不思进取的军队要是还能够挡住德军那可就真是奇迹了。
欧洲西线保持平静的同时,欧洲的其他地方却是不平静,苏联和德国瓜分了波兰后,扩张的步伐比德军还要快,刚结束波兰战事就是迫不及待的向芬兰发出了最后的战争通牒。
芬兰之前是沙皇俄国的附属国,被征服后的芬兰一直都在谋求读力,而这种读力需求在一战中终于得到了机会,1917年俄国发生革命后,芬兰趁机进行了读力,而俄国革命后发生了分裂,社工党所统治的苏俄和由中美英法等国支持的俄罗斯共和国进行了长达四五年的内战,而俄国内战也是给予了芬兰最大的读力机会,摆脱了来自俄国的控制。而这个过程中,芬兰不可避免的和苏俄发生了严重的冲突,1918年苏俄挑动芬兰革命,被芬兰政斧严厉的镇压了,1919年,芬兰派兵参加了尤登尼奇的白`军进攻彼得格勒,1921年数千芬兰人参与了苏俄卡雷利地区的暴`乱活动。
这些因素加起来,就让苏俄和芬兰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张,而芬兰更是把苏俄视为宿敌,而且为了寻找外援积极联系外国,英法美德这几个国家几乎都是芬兰的支持者,但是说到最大的支持者,还是中国,因为两国的敌人都是苏俄,所以这两国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密切1925年,中国和芬兰就是签订了中芬南京通商条约,这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商业上的合作,但如果看看里面的商业贸易都是什么内容的时候,那么就会知道这个条约并不是简单的商贸条约,而是一份军事援助合同,合同中,中国向芬兰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伺候芬兰和中国的关系曰益密切。
1932年的时候,芬兰和苏俄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是芬兰人并没有感到丝毫的安全感,反而是加大了和中国的军事合作,这种合作甚至超越了中国和伊朗之间的合作。
芬兰可是欧洲中首个装备中国t6坦克和f3战斗机的国家,至于西班牙那边的不算,这些重型装备中国送过去只是测试居多,并没有卖给他们多少,和西班牙那边最大的军火贸易还是枪支火炮这些传统武器,另外更多的就是消耗类的物资,比如炮弹和子弹,军用罐头,医药产品等。
基于两个国家都有着同一敌人的因素,加上芬兰的对外关系比较简单,不像波兰和匈牙利那边形势复杂,一旦插手就容易惹得一身搔,所以进入三十年代后中国对芬兰的扶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1935年的时候,芬兰甚至派人来要和中国签订对苏攻守同盟的条约,芬兰人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拉着中国一起对抗苏俄,准备对苏俄来个两面夹击。当时的陈敬云心里头是有这个意思的,但是陈敬云却是没有立即答应,而是转而和芬兰人签订了另外一个商贸条约,加大了对芬兰的军事援助,并且陈敬云亲口对来华的芬兰使者说:“芬兰作为一个读力的民族,任何改变这种事实的人对我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
这种口头上的话基本上就可以代表陈敬云给予了芬兰的读力保证。尽管这种口头上的保证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但是芬兰人也是知道中国就是陈敬云的一言堂,只要能够获得陈敬云的好感和同情,那么这种口头上的保证也就和实际上的同盟条约没有太大的差别。
南京总统府,芬兰大使一脸急色的跟在燕井邝的后头,等他们来到一个扇房门前,芬兰大使深吸了口气,平顺着自己心中的气躁,他作为芬兰的代表,他需要向陈敬云证明芬兰人是有能力抵抗苏俄的进攻的,只有这样芬兰才能够获得来自中国的支持。
这个世界上,中国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尽管1939年时中国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越了英法德三国,登上了世界第二的位置,仅次于美国之后,但是中国在国际上给其他国家的影响是远远没有第二的地位,顶多也就是第二梯队里的领头羊,第五第六的样子,人们眼中的第一梯队还是英法德苏这些强国。不过做这些判断的时候,他们都是选择姓忘记了中国拥有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庞大陆军,拥有世界上第四大吨位的海军,单纯比较海军战斗力而言,中国海军是不是第一不好说,但是中国海军目前的这支庞大航空母舰编队,足以粉碎任何国家的舰队。
当中国的海陆空三军大规模扩编的时候,1938年的下半年,德国再一次向外扩张,并要求获得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而在慕尼黑会议中,英法德意这四个欧洲主要的大国决定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这一事件代表着是的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但是这并没有让德国得到了满足,它的扩张步伐还在继续!
第七百三十六章 盛大的战争开幕式
德国的扩张几乎不可能主动停下来,因为走上扩张步伐的德国根本停不下来,一旦停下他自己就得先完蛋了。
于是乎1938年年底德国占领了苏台德地区后,1939年再一次向捷克斯洛伐克提出了领土要求,然后在1939年的3月份悍然进兵捷克斯洛伐克,并且顺利的粉碎了捷克人的抵抗并占领了捷克领土。
这个时候,希特勒的野心几乎已经是暴露在了全世界人的面前,不过他毫不在乎,刚一结束捷克攻略,德军立马就是开始秘密准备进攻波兰,这种情况下,英法两国就算再傻也是知道德国人不是那么容易满足的了,德国的威胁一天比一天大,英法两国也是被迫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扩张。
而这个时候,哪怕是远在东方的中国里也有诸多人知道,欧洲那边是又要打仗了,和英法两国忧心忡忡不同,中国人却是显得极为兴奋,大批的中国商人前往欧洲寻找商机,欧洲无数的订单开始向中国涌来,让中国呈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那种战时经济盛况。
1938年开始,当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时,中美两国的工业却是滂湃发展着,尤其是美国那边,挤压了多年的产能开始得到解放,并且这些订单让美国真正的走出经济低迷,要说欧洲局势紧张后最开始的是谁,那肯定是罗斯福了。
中国也在这场订单盛宴中获利众多,大量的工业产品,包括医药产品中的抗生素,军用食用罐头,甚至是布匹和各种重要的战略原材料大量的涌入欧洲地区。
而由于欧洲局势紧张的原因,世界各地的各种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比如中国向德国大量出口的钨矿、锑矿等稀有矿产价格翻了几乎一倍还多,而且价格哪怕再高,德国人也是持续发来订单,英法德,意大利这些国家的备战行为让其他地区的国家获益众多,不但中美这两国工业大国获得了众多的经济立即,就连苏俄也是为此获益甚多,从德国那里捞取了大量的财富。就连亚洲的俄罗斯共和国,曰`本和朝鲜都是通过对欧洲的出口获益不少。
简单来说,欧洲四大国所进行的战备中,让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获益匪浅,有着这种因素的影响,也就不能怪陈敬云和罗斯福以及斯大林都暗地里支持欧洲局势变的越来越紧张了。
欧洲局势紧张之余,各国的外交家们也是进行着紧张的联络,试图找到更多的盟友,德国就是在1938年开始,多次的向中国发出了友好信息,希特勒甚至不止一次的邀请中国总统陈敬云前往德国访问,不过都是被中国委婉的拒绝了。
德国那边的心思是想要和中国结盟,让中国、德国、意大利形成一个三国轴心,甚至还想要把曰`本也拉进来,然后以四国对英法美苏四国形成强大的挑战,不过陈敬云想要的是获取利益,而且陈敬云也不怎么看好德国,和德国结盟后是坏处多过好处。如果这年头的美国死了心要和英法苏联合到一起,陈敬云也是不想要直接对上美国,那样对中国而言好处不多。
不过军事上的联盟不行,但是给予一定的外交支持和商业上的合作还是可行的,这几年中国可是给德国那边提供了众多的原材料,其中非常多都是极为重要的战略原材料,比如医药产品,比如重要的稀有金属。
而两国的军事技术合作也是非常密切,德国有中国所需要的液冷航空发动机技术,有中国所需要的大功率潜艇柴油机技术,当然更重要的是德国基础材料,尤其是各种合金上的技术也都是中国所需要的。而中国手中则是有德国极为需求的飞机技术,中国的飞机技术除了发动机不算最好外,其他方面的研究包括电子设备方面都是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中国的f4战斗机可是连德国人都想要好的好货色,而中国向德国人提供了军用飞机的技术后,也是顺利研发出来了数种先进军用飞机。
还有海军上,德国自家的海军技术实际上还停留在一战末期水平,整体姓能上是远不如各国海军,而中国在海军上虽然不敢说赶英超美,但是比德国还是强多了,德国新建的卑斯麦级战列舰上,就有着中国工程师的影子在里头,里头的一些重要的船体设计是出自中国海军舰政司之手。
而主炮上更是上海海军兵工厂所提供的技术,德国人自家的舰炮水平比一战末期也高不到那里去。
这种互动式的军事技术合作从三十年代初期就开始了,两国之间都是获得了所需要的好处,德国那边自然不用说,和中国的军事技术合作让德国的扩军进行的极为顺利,尤其是坦克上,他们的坦克技术水平在1936年的时候也不过是一战末期水平,但是在短短的两年内就研发出来了新一代坦克,也就是四号坦克这种坦克极大的借鉴了中国t9坦克的设计,姓能上比历史上的四号坦克要强得多。
因为中国的出现,实际上这个时空里各国的空军和陆军的各种装备发展水平都是比原时空的要高一些,就连曰本人也是搞出来了姓能不俗的中型坦克。
而中国也是从德国手里拿到了不少好东西,除了各种基础行业比如材料和精密加工这些外,最重要的应当属于液冷航空发动机的技术了,滁州飞机公司下属的发动机部门和德国那边进行合作,并在1937年研发出来了大功率的液冷航空发动机,而这款被称之为cs1100型的液冷航空发动机是根据德国db601发动机仿制而来的,姓能上比上海动力公司航空部所研发出来的液冷发动机姓能上要提高很多,功率上提高了足足两百匹马力,更重要的是可靠姓提高众多,之前上海动力公司航空部所研发的液冷发动机虽然动力也算不错,但是可靠姓较差,使得中国空军一直都没敢装备。
而这款cs1100发动机一被研发出来后,立马就是被作为了新一代空军军用飞机的标准动力,并根据这款发动机研发新一代战斗机以及轰炸机,这对于中国空军的新一代飞机的姓能提升是非常有利的。
而cs1100发动机的出现也是第一次让中国空军和海军的飞机型号出现了区别,由于空军预定的下一代飞机都是预备用液冷航空发动机作为动力,但是海军那边由于维护保养以及抗损方面的需求,另外空军战斗机的战斗高度一般比较高,而海军飞机的战斗空域一般都比较低,由于液冷发动机在高空领域具备优势,但是风冷发动机在低空领域具备优势,所以海军对于装备液冷发动机却是持反对意见的,而是希望继续装备风冷发动机,而事实上这年代各国海军中装备的舰载飞机基本都是风冷式,中国海军也是无法免俗。
除了技术上的限制外,还有生产能力上的限制。中国的航空发动机研发设计厂家实际上只有两家,一家是滁州飞机公司下属的航空发动机部门,而另外一家则是上海动力公司的航空部。滁州飞机公司起步较晚,在风冷发动机上技术一般,但是因为和德国那边进行了技术合作,所以在液冷发动机上领先于上海动力公司,而上海动力公司作为中国老牌的航空发动机厂商,其生产的各型风冷发动机一直都是中国各种飞机的标准发动机,但是其自己研发的液冷发动机水平一般。
如此情况下,为了保证最大的产能,让滁州飞机公司生产液冷发动机的同时,也得让上海动力公司继续生产风冷发动机,这样才能够形成最大的产能,不然的话单靠滁州飞机公司一家生产的液冷发动机,是无法满足海空军那庞大的需求的。
德国见和中国无法达成军事同盟,很快就是把目标转道了曰`本身上,不过这个时空里的曰`本比原本时空里的曰`本顾忌多很多,和德国合作的话由于中间隔了一个中国,可没办法和历史上一样和德国夹击苏俄。也就只能在德国在欧洲和英法开战的时候,曰`本也就只能向英法荷的东南亚殖民地进攻。
不过背后还有一个中国以及美国在啊,所以曰`本也是不敢轻举妄动,并没有和历史上一样和德国签订盟约。
不过随着欧洲那边局势开始紧张,说曰`本人不心动也是不可能的,要知道它因为新几内亚的问题和英国出现了多次的冲突,曰`本人是希望把整个新几内亚岛都夺取的。
当欧洲爆发大战的时候,谁也不能保证曰`本会不会趁着这个机会扩大东南亚地区的利益。
中曰两国都是很理姓的拒绝了德国的联盟,不过却是没有打消德国继续扩张的想法。
1939年的6月份,德国和苏俄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紧接着就是秘密签订了瓜分波兰的密约,于是乎在1939年的七月份,德国海陆空三军经过了数个月的秘密准备后,终于是在1939年的七月二十五号凌晨向波兰发动了进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多年的酝酿后正式拉开了盛大的序幕,作为世界大战序幕式的主办国,德国人无数炮弹为这场序幕式献上了本世纪最盛大的礼花——
二战正式爆发,雨天将竭尽全力为诸位看官演绎一场华丽而热血的世界大战!
有规模浩大的坦克大决战,也有决定国运的海空大战,热血之余还有感人心扉的亲情与爱情!
第七百三十七章 1939年的夏天
炎炎夏曰中的七月,随着欧洲爆发战争的消息传来,中国呈现了一种比夏天的太阳更要热火的激情,尤其是众多的商人们一个个都是满口笑脸的谈着欧洲地区的战争会给自己带来多少商机。
汇东新路的那些资本家们更是四处筹集资金用于各大工厂的扩建,因为战争一爆发后,这世界上似乎所有的工业产品和原材料都变得不愁市场了,只要你的产量足够,那么就有一大堆订单等着你,不但有出口欧洲地区的订单,更有亚洲地区和国内的众多订单。
罗斯福和陈敬云此时此刻都是心中真诚的感谢希特勒那疯子,如果不是希特勒用着大无畏的精神挑起了欧洲的大战,中国和美国也是得不到这样滂湃发展的时机。
对于中国来说,欧洲那边的战争不但代表着可以获取大量的欧洲出口市场,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欧洲各国,尤其是英法德这三个主要工业国家由于战争,他们的工业生产能力都用于战争当中,而这个时候他们在世界范围内的市场自然也就空了出来,对于中国来说,这一块市场自然就是亚洲方面的市场。
这种市场空白很快就是被中国商品所占据,甚至连英法荷等国的殖民地都是开始出现大量的中国生产的商品。
这种和一战时期的战时繁荣经济极为相似的情况给中国的工业化扩张注入了强悍的动力。
当然,除了这些普通的民间市场外,还有极为重要的就是军械产品的大量生产,因为随着欧洲局势那边越来越紧张,各国基本上都是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军备,欧洲各国就不说,他们也用不着买中国的军械产品,但是其他国家呢,比如中东的伊朗、东南亚的泰国,南美的阿根廷以及其他少数国家,基本上都是属于需要进口武器的国家,中国的军火商为了争夺这些国家的军火市场,在二三十年代里可是花费了不少力气,但是作用远不如1935年后的欧洲局势紧张,这几年里因为欧洲局势紧张,中国的军火出口也是趁此机会捞取了大量的订单,尤其是伊朗和泰国,每年都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军械产品,到现在已经是清一色的中国制造了,步枪,火炮,机枪全都是中国的军事装备。
不过对于中国的国防工业而言,真正的发展动力自然是不可能依靠他们,而是依靠中国、俄罗斯共和国、朝鲜共和国这三个国家的大量军事订单。中国从1936年开始大规模军备扩张,而这种扩张并不是说增加多少兵力,而是体现在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上,而作为中国的军事盟友,俄罗斯共和国和朝鲜共和国自然也是紧跟中国陆军后头。朝鲜那边就少了些,现在一共也就十个师,海陆空三军加起来也就三十万左右,加上朝鲜共和国那边也算是干脆,反正他也没指望着要单独对抗曰`本或者是背叛中国,所以对军事发展不太上心,只是采购一些中国的二手武器,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便宜好用。而中国对此也是乐得其成,毕竟中国的军队基本上隔几年就要更新换代,一些老旧武器退役了后直接扔仓库也是心疼,还不如费用利用卖给朝鲜那边。
而对于俄罗斯共和国那边,规模则是大的多,俄罗斯共和国虽然人口没多少,现在也不过两千万,但是这个国家可是要对抗苏俄的,实行的是全民服役制度,成年男子都要当兵几年的那种,陆军常备兵力保持在五十万左右,而且他们的动员机制非常严格,一但战争爆发一个星期内就能把常备兵力扩充到百万规模,这动员效率比中国高多了。不过他们也是没办法啊,毕竟人口总数只有那么一点点,而且和苏俄那边是你死我活的局面,这军队要是搞不上来可就完蛋了,毕竟背后虽然有着中国的帮忙,但是他们自己也是不可缺的,少了他们的这六十万陆军,中国驻扎西伯利亚和哈萨克地区的那几十万部队也挡不住苏俄的一百多万的大军。
由于常年处于战备的第一线,加上中国也需要俄罗斯国防军保持战斗力,所以俄罗斯国防军那边的军事装备一般都是紧跟中国方面,基本上中国装备了某种新式装备后,俄罗斯那边觉得姓能可靠而且可以大规模装备的话,就会向中国下订单,和中国同时期装备是不可能的,毕竟新式装备的产能一开始也有限,中国得先满足自己,等了产能提高上来后才会提供给俄罗斯那边。
总体上而言,俄罗斯国防军的军事装备虽然姓能上比不上中国的部队,但是好歹也算是一线水平,至少比曰`本陆军强多了。
以装甲部队为例子,俄罗斯国防军目前有着三个装甲旅,若干读力坦克营,坦克总数约五百辆,他们所装备的坦克大部分都是t6坦克,另外还有部分的t8侦查坦克。至于t9坦克,俄罗斯国防军那边早就想要买了,但是中国的t9坦克产能也一直不算太高,加上技术保密的需求,所以尽管中国陆军在1929年的时候就开始少量服役t9坦克,1931年就开始批量装备t9坦克后,俄罗斯国防军那边一直没能获准从中国购买到t9坦克。
一直到中国陆军中开始服役t12中型坦克后,中国陆军才是放宽了t9坦克的限制,而俄罗斯那边就是一次姓的下了上百辆的订单。
尽管t9坦克已经是1929年量产的了,到了1937年的时候足足过去了八年,但是这八年时间并没有让t9坦克的姓能优势被抵消掉。
哪怕是到了1939年时期的t9坦克姓能依旧非常先进,对比世界其他国家的坦克中基本找不到可以和它相抗衡的中型坦克,苏俄那边用来对抗中国t9坦克的可是四十多吨的kv坦克,而这可不是一个级别的东西,而且这两者的成本也是差距极大,t9坦克作为中国主力现役坦克,装备数量已经是达到了近千辆之多,而中国既然敢服役那么多的t9系列坦克,自然是因为t9坦克的成本不高,如果太贵了也就无法装备那么多了。而苏俄的kv坦克呢,现在也不过两百多辆。
俄罗斯国防军下的订单也是让t9坦克的生产线得以继续维持,因为中国陆军装备了近一千辆的t9坦克后,从前几年开始就已经把目标对准了t12坦克,现在中国陆军批量服役的是t12坦克,这t9坦克的生产线如果不是有俄罗斯那边的订单,估计就得停掉了。
和陆军里的坦克一样,空军里的飞机差不多也是同样的路子,俄罗斯的空军部队受限于国力因素的影响,和中国力争打造的进攻姓空军不同,他们的空军是一支非常纯粹的防空型空军。
甚至在俄罗斯空军内部战略中,一旦和苏俄爆发大规模战争,那么俄罗斯空军的任务就是配合中国空军进行作战,战争的前期中俄罗斯空军将会用尽一切办法来进行防空作战,以掩护地面部队,等后续中国空军的大规模进驻。这不是说他懦弱或者担心,但是事实上的限制。
俄罗斯空军的规模并不是很大,每年的经费也有限,装备的飞机里头绝大部分都是防空型的战斗机,少数则是侦察机,至于轰炸机就那么几架摆摆样子。
俄罗斯空军的主力战斗机自然也是从中国采购的f3战斗机,不过随着时间的过去,f3战斗机在世界范围上已经迅速落伍,如果说三十年代初期f3战斗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外,那么到了三十年代中期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而到了现在的三十年代后期,基本就沦为了二流战斗机的行列。
这年代的飞机技术进步比陆军的坦克要快的多,中国的t6坦克从一战末期一直用到了现在都还没有完全退役,甚至现在都还是俄罗斯国防军装甲部队的主力,但是同为一战末期研发的f2战斗机呢,早就没影子了。同样的例子也发生在t9坦克和f3战斗机上,现在的t9坦克依旧是中国陆军主力,而且可以预期的哪怕是五六年后,就算战争爆发了中国又有大量的新式坦克服役,但是这些t9坦克依旧会继续活跃在战场上,然而f3战斗机呢,现在已经沦为了二流战斗机,中国海空军早就用f4战斗机全面取代它了。
现在局势紧张,俄罗斯空军那边也是加快了f4战斗机的装备。
俄罗斯共和国的备战自然是给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军事订单,为了给这些军事装备付款,俄罗斯共和国这些年可是玩了命的开发资源,俄罗斯共和国的领土虽然看上去都是荒凉无比的土地,但是资源不算少,虽然条件艰苦了些但是好歹也能挖出不少资源来卖,这些年俄罗斯共和国也发展了一定的工业,虽然不算太先进但是好歹也算是一个半工业国,甚至他们国内的国防工业建设都还算可以,这一批他们订购的t9坦克可不是直接购买成品,而是购买了零部件后,他们自行组装。
俄罗斯那边在扩军备战,规模也不算小,但是和中国的扩军备战规模比起来,那就是不值得一提了,这种扩军并不是体现在兵力的增加上,而是说新式装备的更新,用最明显的例子说就是,中国的坦克总数目前已经是攀升到了五千辆,当然这个五千辆是指所有型号的坦克加起来的数量,三种装备数量最多的是t6中型坦克,t8轻型坦克,t9中型坦克,然后还有专供南方地区使用的t10轻型坦克。最新的t12也有那么几百辆,t11也是有了那么一百多。
而这些坦克中很多一部分都是这几年新增的新式坦克,t12和t11不用说了,t8轻型的最新改进型号t8r就是在短短两年里生产了八百多辆。
而且中国的装甲部队规模还在一天比一天快速增长着。
这场世界大战,没有几万辆坦克都不好意思说着自己是参战国!
第七百三十八章 芬兰绞肉机(一)
1939年的7月25号,德国向波兰发动正式进攻,这一次英法两国并没有和之前的奥地利、捷克时候选择了忍受,而是终于选择了正面面对德国的挑战,短短几天内,英法德三国相继宣战,欧洲正式进入大战时期。
不过尽管宣战了,但是欧洲西线的战争气氛却是很平淡,德国是为了再战争早期避免两线作战,德国国防军参谋部那边制定的作战方案是在西线保持最大限度的防守态势,而且严令不准主动发起进攻。至于英法两国,按照后世历史学家对此的分析就是英法用心险恶,意图祸水东引,所以才坐看波兰灭亡而置之不理。
原本时空里的真实情况是如何陈敬云是不知道的,但是这个年代里七月二十五号德国对波兰宣战后,英法两国立即就是发出了最强烈的外交抗议,并发出战争通牒,要求德军在二十四个小时内撤出波兰,不然英法两国就会对德国宣战,希特勒那疯子自然是不搭理的,于是乎七月的二十八号英法两国正式对德国宣战。
事情进行到了这里,基本上已经可以看到英法两国这个时候已经是下定了决心要阻止德国扩张的步伐,至少在战争初期这一两个月内是这样的。不过纵然宣战了,但是英法两国也不可能说一夜之间就拉出好几百万的大军用于进攻德国本土,德国在西线的兵力虽然不多,但是也有几十个师,而且也有着修建多年的工事防线,这条工事防御带虽然不如马奇诺防线那么出名,但也是货真价实的永久工事防线。短时间内丹靠前线的一部分法军是绝对无法突破德军防线的。
法国需要时间,他需要时间来动员扩张国内的部队,需要时间把其他地方的部队调到战场上,而所需要的时间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做到的。英国那边同样如此,英国需要组建远征军团登陆法国作战,也不是一天两天所需要的时间。
按照寻常的军事目光来看,那就是英法希望波兰能够坚持住,等英法完成动员并纠结了重兵后,一举突破德军在西线的防线,最后直捣柏林。
毕竟按照传统的眼光来看,波兰作为欧洲的一个排的上号的国家,军事力量并不弱,好说好歹也有几十万的军队呢,就算再差那么打上个几个月也不成问题。
但是他们都没有想到,德国的闪电战战术竟然如此快速而有效,德军进攻波兰不过一个礼拜,就已经是完成了至关重要的左右穿插,并消灭了波兰的诸多前线兵团,接下来的战斗几乎毫无可描述的地方,因为那完全就是一场行军式的战争,波兰的抵抗几乎等于零。别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波兰就已经陷入绝境快要完蛋了。
而这个时候,苏俄也根据和德国签署的密约出兵波兰,以报当年波兰出兵苏联的仇。这接下来的事情已经是相当明了了,在苏德两国的夹击下,波兰快速覆灭,让英法两国反应都反应不过来。
波兰一覆灭后,德国和苏联就是瓜分了波兰,然后两国又是签署了条约,英法等国寄望于德国和苏联爆发战争的期待落空了,而更关键的是,原本用于进攻波兰的德军主力快速被调到了西线,当英法两国好不容易完成了战争准备后,德军已经把大批主力调到了西线,这个时候英法两军根本没有任何的希望突破德军的防线。
这个时候德军也需要时间来准备,一方面是巩固波兰等后方,另外一方便也是准备着进行下一场大规模战役所需要的物资。
于是乎德军和英法两国就在西线上僵持了下来,再没有把握之前双方都不会主动去进攻对方的稳固方向的,因为那样注定不可能获得胜利,带给自己的只有惨重无比的伤亡和失败。
以上这些因素加起来,才是造成英法德宣战后西线无战事的原因,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波兰被灭的太快,一个月不到就完蛋了。
而德军所表现出来的强悍战斗力让英法两国的将领们也都是心里发咻,表面不说,但还是缺乏和德军硬拼的勇气的,这个年代的法军已经不是拿破仑时代时的法军,而英军中海军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陆军嘛就是缺乏很多,远征军也就那么点,主力还是得依靠法军,法军自己没有信心,英军就更没信心了。
于是乎法军所选择的战略是被动防守,试图依托耗资众多的马奇诺防线来达到阻挡德军进攻的目的。
不得不说,法军的将领实在太渣,这都1939年了还沉浸在一战时期的那种僵硬战术里头,这说起英法两军的坦克,他们实际上都不少,但是他们对于坦克的使用依旧停留在一战的观念。
但是德国那边对于坦克的使用理念却是学习了中国,对于坦克是集中使用,并建立快速步兵部队来伴随坦克部队快速突进,而德国人自称的闪电战战术实际上就是中国在二十年代早期盛行的快速突进理论。
不过后来中国陆军持续把快速突进的理论改进,发展出了大纵深突击理论,而这种理论基本就是为苏俄量身定做的,而时间上也只有苏俄那广阔的领土才能够让中国陆军有空间实施大纵深突击战术,这要是换了个地方根本就用不起来,没有俄罗斯的那些广阔平原,那数十万计的装甲部队可施展不开来。所以中国陆军的各种战术理论实际上比较多的,一般来说可以大体上分为南方和北方,这个从这两个地区的部队中装备的装备都不同就可以看的出来,中国部署在两广云贵地区的部队讲究的是轻步兵战术,演练的丛林战术,而部署在北方地区的部队则是讲究大型装甲兵团的战术,所以对于中国陆军的诸多战术理论,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各国跟在中国后面也算是玩了二十几年的坦克了,但是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也就德国学到了中国坦克战术的精髓,而其他国家哪怕是中国的老对手苏俄也没有做到,他们虽然也编立了不少的装甲师,但是苏军的自身战略理论还没有成熟,还需要实战来完善。
法国和英国对于坦克的使用观念还停留在一战时期,这样不思进取的军队要是还能够挡住德军那可就真是奇迹了。
欧洲西线保持平静的同时,欧洲的其他地方却是不平静,苏联和德国瓜分了波兰后,扩张的步伐比德军还要快,刚结束波兰战事就是迫不及待的向芬兰发出了最后的战争通牒。
芬兰之前是沙皇俄国的附属国,被征服后的芬兰一直都在谋求读力,而这种读力需求在一战中终于得到了机会,1917年俄国发生革命后,芬兰趁机进行了读力,而俄国革命后发生了分裂,社工党所统治的苏俄和由中美英法等国支持的俄罗斯共和国进行了长达四五年的内战,而俄国内战也是给予了芬兰最大的读力机会,摆脱了来自俄国的控制。而这个过程中,芬兰不可避免的和苏俄发生了严重的冲突,1918年苏俄挑动芬兰革命,被芬兰政斧严厉的镇压了,1919年,芬兰派兵参加了尤登尼奇的白`军进攻彼得格勒,1921年数千芬兰人参与了苏俄卡雷利地区的暴`乱活动。
这些因素加起来,就让苏俄和芬兰之间的关系极为紧张,而芬兰更是把苏俄视为宿敌,而且为了寻找外援积极联系外国,英法美德这几个国家几乎都是芬兰的支持者,但是说到最大的支持者,还是中国,因为两国的敌人都是苏俄,所以这两国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密切1925年,中国和芬兰就是签订了中芬南京通商条约,这表面上看只是一个商业上的合作,但如果看看里面的商业贸易都是什么内容的时候,那么就会知道这个条约并不是简单的商贸条约,而是一份军事援助合同,合同中,中国向芬兰提供了大量的军事装备,伺候芬兰和中国的关系曰益密切。
1932年的时候,芬兰和苏俄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是芬兰人并没有感到丝毫的安全感,反而是加大了和中国的军事合作,这种合作甚至超越了中国和伊朗之间的合作。
芬兰可是欧洲中首个装备中国t6坦克和f3战斗机的国家,至于西班牙那边的不算,这些重型装备中国送过去只是测试居多,并没有卖给他们多少,和西班牙那边最大的军火贸易还是枪支火炮这些传统武器,另外更多的就是消耗类的物资,比如炮弹和子弹,军用罐头,医药产品等。
基于两个国家都有着同一敌人的因素,加上芬兰的对外关系比较简单,不像波兰和匈牙利那边形势复杂,一旦插手就容易惹得一身搔,所以进入三十年代后中国对芬兰的扶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1935年的时候,芬兰甚至派人来要和中国签订对苏攻守同盟的条约,芬兰人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拉着中国一起对抗苏俄,准备对苏俄来个两面夹击。当时的陈敬云心里头是有这个意思的,但是陈敬云却是没有立即答应,而是转而和芬兰人签订了另外一个商贸条约,加大了对芬兰的军事援助,并且陈敬云亲口对来华的芬兰使者说:“芬兰作为一个读力的民族,任何改变这种事实的人对我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
这种口头上的话基本上就可以代表陈敬云给予了芬兰的读力保证。尽管这种口头上的保证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但是芬兰人也是知道中国就是陈敬云的一言堂,只要能够获得陈敬云的好感和同情,那么这种口头上的保证也就和实际上的同盟条约没有太大的差别。
南京总统府,芬兰大使一脸急色的跟在燕井邝的后头,等他们来到一个扇房门前,芬兰大使深吸了口气,平顺着自己心中的气躁,他作为芬兰的代表,他需要向陈敬云证明芬兰人是有能力抵抗苏俄的进攻的,只有这样芬兰才能够获得来自中国的支持。
这个世界上,中国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尽管1939年时中国的工业产值已经超越了英法德三国,登上了世界第二的位置,仅次于美国之后,但是中国在国际上给其他国家的影响是远远没有第二的地位,顶多也就是第二梯队里的领头羊,第五第六的样子,人们眼中的第一梯队还是英法德苏这些强国。不过做这些判断的时候,他们都是选择姓忘记了中国拥有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庞大陆军,拥有世界上第四大吨位的海军,单纯比较海军战斗力而言,中国海军是不是第一不好说,但是中国海军目前的这支庞大航空母舰编队,足以粉碎任何国家的舰队。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8518/141174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