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三章 不虚此行
推荐阅读:皇后葬身火海,疯批暴君一夜白头、狗洞谋士、夫人被迫觅王侯、网游之超级掌门人、冬日宜喜欢、至尊修罗、聊斋之问道长生、嫁权贵:三爷野性难驯、长生之路、继室她娇软动人、
另外还有李琛的这把折扇,也再次证明了李琛是个极其聪明之人,之前李琛拿出的算盘,已经让他们感到十分震撼了,而这次拿出的这把折扇,看起来很简单,不过就是以竹为骨,两面粘上两张扇面,看似简单,但是实则很是精巧,一般人很难想到这样的办法。
而且荀衢拿着这把扇子扇了几下之后,感觉很趁手,合起来之后,携带持握也很是方便,在开合之间,似乎还有一种很洒脱的感觉,比起平时所用的那种竹扇亦或是羽扇,感觉要好很多。
难怪荀攸这次跟李琛走了一趟阳翟之后,要跟李琛去沛国,荀彧自己这会儿都有点冲动,想要跟着李琛去沛国,也学一学这一手水墨画。
荀衢叹息了一声,于是点头道:“既然你想要跟李君候学这水墨画,还有算学,那么就去吧,这位李君候,看来确实乃是非常人也!跟着他看看他的行事如何也好!是否真的如同他所说的那样,爱惜民力,为民着想!”
于是李琛辞行的时候,荀攸已经收拾好了东西,也要跟着李琛走,并且跟李琛明言,他去沛国,不出任官吏,只留在李琛身边,跟李琛学习算学和绘画。
李琛一听,顿时有一种天上掉馅饼,并且正好砸中了他的感觉,幸福感顿时就充满了全身,这一趟颍川之行,简直是太划算了,他不但结交了陈群,让陈家欠了他一个天大的人情,而且还结识了荀家的这些名士,居然还把荀攸这个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大能人给拐走了。
另外他还招揽到了戏志才,见到了徐福,并且把徐福先装到了自己的篮子里,所以这一趟颍川之行,对于李琛来说,简直是远超过了他之前的预计,收获那可谓是大大的。
于是李琛毫不犹豫的便答应了荀攸的要求,先把他弄走再说,等到了自己的口袋里,还想要再跳出去,门都没有!只要荀攸能保持着好奇心,他手头的新鲜玩意儿多着呢!够荀攸折腾一辈子。
其实李琛很清楚,他这次来颍川这一趟,收获最大的还不是拐走了荀攸,招揽到了戏志才这两个厉害的谋士,他最大的收获,其实是得到了陈氏和荀氏这两个名满天下的士人世家的支持。
有了陈家和荀家的认可,那么也就代表着豫州士人们顶尖世家的认可,那么接下来对于他在沛国为相,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沛国的那些地方世家,仅仅是看在陈家和荀家都支持他李琛的面子上,也会对他心生亲近之感,最起码不会对他产生太强的抵触感。
于是李琛在收获了荀攸和戏志才之后,便不再耽搁,带着众人一路朝着沛国赶去。
这个时代的马车,在目前的这种道路交通状况之下,乘坐起来绝对不是很舒服的事情,马车没有任何减震,坐在上面,走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坐车的人在车厢里面根本就坐不稳当,走的慢还好点,但是只要走的稍微快一点,那滋味就别提了,在车里随时可能会被颠的脑袋撞到车顶。
所以这个时代很多人出行,宁可坐牛车,也不愿坐马车,因为牛车走得慢,走的稳当,故此摇摇晃晃的稍微舒服一些。
可是李琛现在要赶往沛国赴任,带兵进讨沛国境内的余贼,他又在颍川转悠了好几天时间,现在朱彪率兵在沛国境内剿贼的情况如何,李琛也得不到及时的消息,所以李琛出了颍阴之后,便加快了速度。
本来他还能坐在车里跟荀攸和戏志才乃至是李炬谈天说地,可是马车的速度一块,几个人就坐不住了,被一个个颠的腰酸背疼,一个不小心就会被颠的飞起来。
于是几个人干脆也不坐马车了,全都下车上马,骑马前行,这么一来还舒服一点。
但是李琛骑马是没问题的,他本来就是武将出身,骑术十分精湛,长期带兵打仗,整日里都骑在马上,故此骑马对他来说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可就苦了戏志才和荀攸了。
戏志才本来就是寒门子弟出身,家里面也不富裕,自然从小到大也混不到一匹马骑,后来虽然勉强学了骑马,但是却骑术只能用很烂形容,所以骑在马上也走不快,一不小心就可能坠马,这一路坐在马背上胆战心惊的很是辛苦。
而荀攸骑术稍好一些,毕竟荀家乃是世家,士人从小学骑马、剑击、射艺,这也是常事,所以荀攸倒是会骑马,不过荀攸好静不好动,虽然会骑马,但是骑术也好不到那儿去,充其量也就是比戏志才强一些,坐在马背上也是小心翼翼,以免被颠下马去。
李琛走了一段,看到戏志才和荀攸骑术不行,也跑不起来,只能信马由缰的慢慢走,这让李琛有点着急,于是便私下里对戏志才和荀攸说道:“我有一物,可令你们骑在马上,安心许多,但是此乃是我军中之密,还望你们不要传出去!”
二人一听,很好奇李琛又能给他们拿出什么新鲜的东西,于是便点头称是,二人都是君子,既然答应不私传出去,那么一般情况下,只要不跟李琛闹翻,他们肯定是不会乱说出去的。
于是李琛也信得过他们,便命人给他们两个的坐骑,换上了他新式的高桥马鞍,这种马鞍是根据人体设计的,前后高中间低,而且还有特殊的弧线,骑乘上去之后,就限制了骑马的人在马背上因为马匹加速或者减速前后滑动,使得人可以坐在上面更为稳定一些。
而且马鞍乘坐的弧线也是根据人体进行优化设计的,乘坐上去之后,不但稳定,而且比起普通的那种老式马鞍舒服得多。
另外李琛又让人给马鞍上挂上了马镫,供戏志才和荀攸的脚蹬踏。
等戏志才和荀攸换了马鞍之后,翻身上马,脚按照李琛的指点,蹬入马镫之后,二人立即感觉安心了许多,这两只脚都有了受力的地方,马鞍前后都有高桥,前面还有一个可供持握的环,一只手牵着马缰,另一只手还可以握住这个环,整个人就可以舒舒服服稳稳当当的坐在马背上了。
而且荀衢拿着这把扇子扇了几下之后,感觉很趁手,合起来之后,携带持握也很是方便,在开合之间,似乎还有一种很洒脱的感觉,比起平时所用的那种竹扇亦或是羽扇,感觉要好很多。
难怪荀攸这次跟李琛走了一趟阳翟之后,要跟李琛去沛国,荀彧自己这会儿都有点冲动,想要跟着李琛去沛国,也学一学这一手水墨画。
荀衢叹息了一声,于是点头道:“既然你想要跟李君候学这水墨画,还有算学,那么就去吧,这位李君候,看来确实乃是非常人也!跟着他看看他的行事如何也好!是否真的如同他所说的那样,爱惜民力,为民着想!”
于是李琛辞行的时候,荀攸已经收拾好了东西,也要跟着李琛走,并且跟李琛明言,他去沛国,不出任官吏,只留在李琛身边,跟李琛学习算学和绘画。
李琛一听,顿时有一种天上掉馅饼,并且正好砸中了他的感觉,幸福感顿时就充满了全身,这一趟颍川之行,简直是太划算了,他不但结交了陈群,让陈家欠了他一个天大的人情,而且还结识了荀家的这些名士,居然还把荀攸这个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大能人给拐走了。
另外他还招揽到了戏志才,见到了徐福,并且把徐福先装到了自己的篮子里,所以这一趟颍川之行,对于李琛来说,简直是远超过了他之前的预计,收获那可谓是大大的。
于是李琛毫不犹豫的便答应了荀攸的要求,先把他弄走再说,等到了自己的口袋里,还想要再跳出去,门都没有!只要荀攸能保持着好奇心,他手头的新鲜玩意儿多着呢!够荀攸折腾一辈子。
其实李琛很清楚,他这次来颍川这一趟,收获最大的还不是拐走了荀攸,招揽到了戏志才这两个厉害的谋士,他最大的收获,其实是得到了陈氏和荀氏这两个名满天下的士人世家的支持。
有了陈家和荀家的认可,那么也就代表着豫州士人们顶尖世家的认可,那么接下来对于他在沛国为相,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沛国的那些地方世家,仅仅是看在陈家和荀家都支持他李琛的面子上,也会对他心生亲近之感,最起码不会对他产生太强的抵触感。
于是李琛在收获了荀攸和戏志才之后,便不再耽搁,带着众人一路朝着沛国赶去。
这个时代的马车,在目前的这种道路交通状况之下,乘坐起来绝对不是很舒服的事情,马车没有任何减震,坐在上面,走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坐车的人在车厢里面根本就坐不稳当,走的慢还好点,但是只要走的稍微快一点,那滋味就别提了,在车里随时可能会被颠的脑袋撞到车顶。
所以这个时代很多人出行,宁可坐牛车,也不愿坐马车,因为牛车走得慢,走的稳当,故此摇摇晃晃的稍微舒服一些。
可是李琛现在要赶往沛国赴任,带兵进讨沛国境内的余贼,他又在颍川转悠了好几天时间,现在朱彪率兵在沛国境内剿贼的情况如何,李琛也得不到及时的消息,所以李琛出了颍阴之后,便加快了速度。
本来他还能坐在车里跟荀攸和戏志才乃至是李炬谈天说地,可是马车的速度一块,几个人就坐不住了,被一个个颠的腰酸背疼,一个不小心就会被颠的飞起来。
于是几个人干脆也不坐马车了,全都下车上马,骑马前行,这么一来还舒服一点。
但是李琛骑马是没问题的,他本来就是武将出身,骑术十分精湛,长期带兵打仗,整日里都骑在马上,故此骑马对他来说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可就苦了戏志才和荀攸了。
戏志才本来就是寒门子弟出身,家里面也不富裕,自然从小到大也混不到一匹马骑,后来虽然勉强学了骑马,但是却骑术只能用很烂形容,所以骑在马上也走不快,一不小心就可能坠马,这一路坐在马背上胆战心惊的很是辛苦。
而荀攸骑术稍好一些,毕竟荀家乃是世家,士人从小学骑马、剑击、射艺,这也是常事,所以荀攸倒是会骑马,不过荀攸好静不好动,虽然会骑马,但是骑术也好不到那儿去,充其量也就是比戏志才强一些,坐在马背上也是小心翼翼,以免被颠下马去。
李琛走了一段,看到戏志才和荀攸骑术不行,也跑不起来,只能信马由缰的慢慢走,这让李琛有点着急,于是便私下里对戏志才和荀攸说道:“我有一物,可令你们骑在马上,安心许多,但是此乃是我军中之密,还望你们不要传出去!”
二人一听,很好奇李琛又能给他们拿出什么新鲜的东西,于是便点头称是,二人都是君子,既然答应不私传出去,那么一般情况下,只要不跟李琛闹翻,他们肯定是不会乱说出去的。
于是李琛也信得过他们,便命人给他们两个的坐骑,换上了他新式的高桥马鞍,这种马鞍是根据人体设计的,前后高中间低,而且还有特殊的弧线,骑乘上去之后,就限制了骑马的人在马背上因为马匹加速或者减速前后滑动,使得人可以坐在上面更为稳定一些。
而且马鞍乘坐的弧线也是根据人体进行优化设计的,乘坐上去之后,不但稳定,而且比起普通的那种老式马鞍舒服得多。
另外李琛又让人给马鞍上挂上了马镫,供戏志才和荀攸的脚蹬踏。
等戏志才和荀攸换了马鞍之后,翻身上马,脚按照李琛的指点,蹬入马镫之后,二人立即感觉安心了许多,这两只脚都有了受力的地方,马鞍前后都有高桥,前面还有一个可供持握的环,一只手牵着马缰,另一只手还可以握住这个环,整个人就可以舒舒服服稳稳当当的坐在马背上了。
本文网址:https://www.po18.work/book/9135/157458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po18.work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